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我们这时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決一切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所以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便会发现它的价值;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梁漱溟14岁时开始“好用心思”,有了奋力读书、钻研学问的自觉,他带着多病体弱之躯,终日不敢懈怠,终于自学成才。24岁时只有中学学历的他登上北大教坛,便是极好的示范。还有,24托尔斯泰立志,30岁的曾国藩,40左宗棠,80姜太公,皆如此。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限制。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动,而这种做法对他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选择网上高水平的在线课程,不选择本校水平稀烂的课程,选择国内或国外优秀的教材,不选择国内某些拼凑而成的注水教材,选择和最优秀的同学或学长交流,不选择与班级里成天玩的同学为伍。选择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各类竞赛,不选择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课程作业。
(本文是整理笔记中翻出,找不出原文出自何方。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