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研课组的安排,今天晚上19:00-21:00进行初中英语第三次小课实践分享点评活动。初中组在钉钉群进行,腾卫老师主持,先后由蒋文娟老师、湛礼兰老师、唐艳老师做微型课分享,之后由孟小梅老师、肖凤老师、刘艳玲老师、周燕老师和付素华老师做点评。现将今晚聆听内容及个人体会复盘记录如下:
一、微型课例分享:
(1)蒋文娟老师微型课:蒋老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以How do you enjoy your life?这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教学内容,之后以讲故事和一个个任务促成目标的达成。以Timmy学习的困惑,写回信,及英语语言六方面学习,其它科目学习及课堂三阶段学习实施教学。
(2)湛礼兰老师微型课:湛老师的教学以Miss Zhan’s learning story, Wei Fen’s learning story and The student’s own learning story 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给人感觉真的“高大上”,有同伴活动,也有小组活动,还有学习后的测评。
(3)唐艳老师微型课:唐老师的微型课,对我这个学员小白来说,就是一种学习的典范,落落的大方的教态,老练成稳的表达,严谨的层级活动设计,尤其多模态调查结果的呈现(学以致用),值得去学习借鉴。
二、微型课例点评:
接下来由五位老师从不同维度对三位分享老师的微型课进行中肯的点评:
(1)孟小梅老师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在课堂中是否达成?”这一维度进行点评。她通过观课认为:蒋老师目标设计合理,活动丰富,但又过于理想化;湛老师目标设计高大上,建议作出些许调整;唐老师目标设计严谨,建议从work hard指导学生如何具体去落实,更符合学情,合作与探究这块再研磨。
(2)肖凤老师从“是否运用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是否以单元主题意义设计?”这个维度进行观课点评。她指出蒋老师的课在情境中开展,指出了一个except的误用,应用Besides。湛老师围绕一个主线展开,从教师自身的学习故事开始(感知与注意),到魏芬的学习故事(联系之前的阅读文本内容),再到复述故事,延伸到其它科目的学习,最后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体验)。唐老师的设计接地气,体现了在语境中学习语法,建议聚焦一点去深挖(吃透)。
(3)刘艳玲老师从“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关联性如何?是否指向核心素养四要素?哪些教学活动有创新性?”这一维度点评。她简评道:蒋老师导入活动相关关联;湛老师以旧带新;唐老师以诗歌形式导入,活动的设计都基本指向核心素养四要素。
(4)周燕老师从“运用了哪些语法教学策略,效果如何?”这个维度去点评。她总结式的评价:a。在语篇中教学;b.在对比归纳中生成;c.基于大单元观的教学;d.总结归纳语法规则。
(5)付素华老师从“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的?”这个维度点评。她总结式简评:语言知识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学生的置入;还抛出一个问题:三位分享老师的课,哪个老师的课会让学生的思维更紧张?
三、课程讲师王老师总结:
每次实践小课最后,王老师总会做一些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式的总结,这次也不例外:
(1)微型课与微课的简要区分:微型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环节齐全,教师在上课时得心中有学生(实际上无学生);而微课是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的详尽讲述。
(2)语法教学策略问题:有语境下的语法教学;利用information gap;歌曲;任务型语法教学等,总之语法教学策略的选用是多元化的,要根据学情恰当运用,同时要探究各种策略的融合运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分享者简评:a.启发有,放手少:老师表演成分过多,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生发;b.活动过于宏大吗,执行起来难:要少讲道理,正确的废话多,重具体方法指导,如work hard的具体方法指导:listening carefully in class, doing homework in time, reading English every day…
(4)点评老师简评:a.要有观课者思维,听课者视角,点评内容要直观呈现(word文档,图片等形式不拘);b.点评要有序列,有程序。
(5)最后倡导:期望老师们专业沉浸其中,进行专业成长!
四、通过今晚的聆听活动,我个人也有一些个人体会及不成熟的想法,现简要罗列如下:
(1)向那些勇猛精进、勇于承担各种任务,实现个人成长的优秀老师们学习。我现在的学习状态是缺乏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想法被分享的那股勇气与担当。也正是这一点:缺少与他人的对话,缺少观点的表达与交流,而这个恰巧制约着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
(2)目标设计:学习了三位分享老师的课例中的目标设计及结合今天阅读的第三次作业资料包中目标设计的讲述,觉得目标设计要做到两个结合:结合学情;结合课程内容六要素。ABC类目标是层级递进式的,前一个目标的达成为后面一个做铺垫,同时这些目标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去实现的。
(3)是任务还是练习或者活动?纵观三位老师的课例,蒋老师教学过程是通过一个个task去组织的,而唐老师则是通过一个个Activity去实施的。这就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教师设计的task并非task,确切的说是一个practice/activity.因为,通过学习Rod Ellis对任务的描述,一个活动要成为Task ,它需要满足四个标准:a. focus on message/meaning(任务的焦点是信息,是关注意义);b. gap(有某种信息差);c. use students’ own linguistic resources.(学生需要用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d. communicative outcome.(非常明确的交际结果)。由此可见,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心中明晰到底是Task 还是Activity/exercise.
(4)观课议课不能贪多求全,要紧紧围绕某一个维度去深挖细钻。像今天的五位点评老师那样,尤其是孟老师那样,滕老师用“三细”:细致、细节、细心来概括特别准确,这样去观课,才会有所发现问题,有所学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