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具足,何须外求?

本心具足,何须外求

早上,气温怡人,远处青山郁郁,室内绿萝盈盈,有点压抑的心情慢慢愉悦起来。

走了几个来回,靠墙那个过于宽大的折叠床套子一直在眼前晃来晃去,有点刺眼,想着周末还是带回去请裁缝师傅修改一下,此时脑中突然闪过一念:好像我自己也可以试着修改缝制的吧?

于是找出针线、剪刀,取下套子,比照高度,一针一线缝制起来。刚开始,针脚有点高低不平,间距有点疏密不一,就尝试着像写字那样平均分配,看上去就整齐多了。缝了一会儿,套子太大、太长,还是有点难以把控,找了几个燕尾夹把需要缝制的地方前后夹住,这样干活就感觉方便多了。约半个小时,大功告成,我套上试了一下,看上去大小合适,确实舒服多了。

回想整个过程,我专注于“缝制”这一个点,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心特别平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安宁与清明。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小小的心胸总是充塞了各种各样的烦心事。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人生无常,世事维艰,每个人皆有自己的烦恼、痛苦与伤心,称心如意者能几人?

高位者有高位者的烦心事,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的领会是否准确得当?落实过程是否有序有力?最终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挣扎在底层的,更有一番辛酸苦辣。俗话说,“上头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痛苦。体制外的更需为自己的人生付出百倍的努力,尤其在这个不确定、不稳定的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并存的时代。

“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置身其间,概莫能外。

可叹的是,这些烦恼与痛苦,并不是每一件都可与人诉说,大部分只能藏于心底,甚至深藏在你的潜意识下。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意识屏蔽了我们的心声,但身体却出卖了我们的秘密——每个疾病的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心理成因。于是,这个生活在意识囚笼里的人,身体变得逐渐干枯,情感变得日益僵硬……

何以解忧?唯有专注当下、静养此心。

《传习录》云:“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说,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做学问。那些已经过去和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

王阳明自小聪慧,八岁即过目成诵,十岁下笔成诗,世人皆赞其才。然自二十二岁起,王阳明连续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不中。对此,王阳明却有另一番见解,“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后,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一代思想家、军事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钱钟书学贯中西,思想深邃,其《管锥编》据说很不容易读,但这段话却非常简单明了。

心无挂碍,专注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清明。

我们的本心一切具足,何须向外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徒步三十公里的探索古盐道之行后,老板请大伙儿吃火锅,吃着聊着就说到了子女,虽然今年来了两个新同事,结...
    大爱随笔阅读 3,452评论 0 1
  • 王阳明曾在贵州龙场这个驿站当站长。那是个穷得要死驿站,百无聊赖又心有不甘的王阳明,面对满天星斗,他突然欣喜若狂,说...
    夜来晓风阅读 14,145评论 4 2
  • 文/格桑花儿79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每个人内在本自具足,不需要向外寻求,我们因为不知道自己本自具足...
    格桑花儿79阅读 4,886评论 0 1
  • 趁着最近一段时间有闲暇可以潜心研究四柱八字周易等数术学在不断的证实与证伪的过程更加应证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
    承谦阅读 12,509评论 0 0
  • �自信在心,何须外求 文:杨庆瑞 1 今天有朋友问:“我想变得自信,那如何才能变得自信呢?” 我想了想这个问题,还...
    杨庆瑞阅读 3,728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