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具体现状:我入职一年半目前依旧是只教过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高年级小学科学课堂目前暂时未直接接触。刚好最近听了一节五年级《设计制作生态瓶》的常规课,结合今天刘老师提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观点,对于今天这方面的分享,有所感触。
问题1:高年级科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偏低。这可能是因为课堂内容缺乏吸引力或学生感到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关联不大。
解决策略: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课堂的真实感。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参与感。结合教材拓展教学内容,避免课堂内容单调重复。比如生态瓶一课,学生已有一定的前概念,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仅是知识的了解,设计制作生态瓶一课教师准备了一系列材料,如鲫鱼苗、苹果螺、圆心萍、沙砾等,包括了生物与非生物,而这些都属于今天分享老师提到教师准备的基础材料,学生对于这类自己能动手、有实验材料的课程非常感兴趣,这就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布置了任务回家进一步改进。
问题2:高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规则意识淡薄。这可能是因为任务难度可能不适合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或无聊。或者科学课时少,没有成绩升学压力,学生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解决策略:明确课堂规则,与学生共同制定并解释规则,确保他们理解并遵守,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其次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与家长沟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科学活动。同时组织有意思的个性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增加科学学习兴趣。最后使用王老师提到的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还是上述《设计制作生态瓶》的常规课,在观课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分发实验材料过程中,需要教师极强的组织能力,因为学生会感到异常兴奋,这个时候“接受”就派上用场了,要尊重学生现阶段的天性,但是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其进行要求,比如教师会结合教学讲解内容分步发实验材料。
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学情差异巨大,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但是更要找到符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而这都需要教师的观察与积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值得我进一步细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