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如今,机构编制工作持续深化改革、不断追求精细化管理,提升机构编制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安县探索实践 “三上三下” 岗位大练兵模式,推进“争一流、创一流”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需求上报,计划下达”,精准锚定练兵方向。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同志需求各异。为确保练兵工作有的放矢,需要广泛收集各科室和各岗位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论证、编制资源的动态调配、事业单位优化调整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将这些需求进行梳理汇总上报。县委编办依据上报信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地区发展战略以及机构编制工作的长远规划,制定科学系统且针对性强的练兵计划,并及时下达至各科室。如针对机关事业编制管理的同志反映较多的机构编制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练兵计划中重点安排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大数据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使练兵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为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效能筑牢根基。
“骨干上阵,经验下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机构编制系统内的骨干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与运用炉火纯青,是机构编制业务的“活字典”和“政策通”。让这些骨干走上练兵大讲台,担任培训导师,能够将宝贵经验直接传递给其他同志。比如,在讲解机构编制审批流程时,业务骨干结合过往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详细剖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在分享机构改革经验时,以亲身经历的改革项目为蓝本,阐述如何做好班子配备、人员转隶、“三定”修订、资产处置等工作。这种经验的下沉,使年轻同志和业务不熟练的同志能够快速汲取经验,少走弯路。同时,通过“一人授课、大家点评”的方式,提出课程改进建议,打造业务精品课程,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效应。
“考核上岗,问题下台”,强化练兵成果转化。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是检验岗位大练兵成果的重要手段。针对岗位大练兵的内容,从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多维度进行全面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同志,才具备正式上岗开展相关工作的资格,这促使全体同志全身心投入到练兵中,切实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在考核中暴露出问题的同志,安排其“下台”进行专项整改。如有的同志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业务考核中表现不佳,对违规违纪问题的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不够清晰。针对此类问题,可以组织专项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并安排到实际监督检查项目中跟班学习,待重新考核通过后,方能返岗工作。这样不仅保证了机构编制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将练兵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