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韩寒啊”下午看完电影,我在微信里这么跟朋友说。
“献给所热爱的一切”是这部电影的标语,事实上,韩寒的电影一直都是在致敬热爱、情怀、梦想等词语。但其实韩寒的大部分粉丝都已经过了听鸡汤信金句的年龄,而且“小人物只要有梦想就能打败一切现实因素和强大对手走上人生巅峰”,这种事似乎全社会都已经不太买账。
而这正是这部《飞驰人生》的出色之处——它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的点,它歌颂热爱和梦想,同时也承认现实,并不强行灌鸡汤。
“有人说你就是有钱。”
“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就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回报,这就是公平。”
影片最开始,记者与林臻东的对话就说出了这个观点。看似是天之骄子的傲气,其实一点毛病没有,就是这个道理。
而贯穿全片的张驰处处碰壁试图也都在表达:这个世界充满遗憾,有梦想怎么了,有梦想也未必就真的全世界都要为你让路,你有梦想,别人也有。比如他们费那么大力气拉赞助最终也只完成了最基础的跑车配置,比如尹正最终也没能上路。尤其是,他们的赞助不是出自林臻东之手——我一度非常担心“对手暗中资助主角获胜,自己还心甘情愿大义凛然”这样的俗套情节出现。
张驰和林臻东的对决代表的是倔强、坚持的小人物和专业、全副武装的精英,自然是前者更让人感动,但是要承认在竞争中后者有更大的可能性取得胜利。所以这个片子最漂亮的是结尾:张驰赢了,但是死了。
赛车的配置、五年来积累下的专业水平、训练的正规程度和经验,这些都是差距,张驰如果没有任何意外就赢了,那对林臻东们才是真正的不公平。但若是让他输了,似乎又承认了这么一个怀揣梦想的人最终没能得到回报,所以让他赢同时让他死是最能说得过去的:当一个人抱有赴死的勇气和决心时,能迸发出战胜一切的力量。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在最后关头意识到车出了问题时选择了赢,他觉得这比生命重要。所以,求仁得仁,很完美。在热爱的领域拿到想要的荣誉并就此死去,这真是最幸福的结局了,对每个人都是。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第二好的是,张弛最终没能超过林臻东,用了最大的力气坠海了也没能。
因为平凡如你我得承认,生命中有太多东西是我们终其一生也得不到的,遗憾才是生命的常态。但即使平凡,当我们拼尽全力时也是能换来发光的机会的,因为当足够渴望时,人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或许只有那么一次,而有些人愿意为了这一次奇迹用生命做燃料——至于是否值得,那是旁人无法判断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里,韩寒在现实中为梦想找到了一个出口,用另一种让人不觉得突兀、没有贩卖感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诠释了“热爱”这件事。他告诉我们,“热爱”这个东西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全部的,那可能是平凡的你我人生中唯一的燃烧时刻,是生命的意义。
其实韩寒的电影跟他这个人一样,短板都很明显。比如很多人觉得他本人在受教育上先天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不太有文化的那种,而他的电影无论从艺术高度还是内容深度上都不甚值得赞扬。但是这不影响其在另一个维度上的价值——让人觉得人生值得一过,应该全力以赴。
刚刚又看到他在微博说巴音布鲁克没有海,heroes never die.
“韩寒啊,真是酷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