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笔记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浮躁,
但可以安放好淡定的内心
【6步教你回归心灵的宁静】
1. 拥有一颗平常心
做人要存一片素心。这种素心是一种平常心。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保持平淡。
人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一旦骄傲,灾祸就会降临。有人认为谦虚的人往往是弱者,这是大错特错的。人必须学会谦虚。往往不会谦虚的人才是弱者,而强者一般都是非常谦虚的。
《尚书·大禹谟》说:
“满招损,谦受益。”
这已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谦虚的人最终会得众人的肯定的。拥有平常心的人是懂得谦虚的。
2. 平静是福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的美丽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
平静在心,在于修身养性,平静无处不在,只要有一颗平静之心。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被诱惑,坦荡自然。
3. 知足者,快乐永相随
快乐是很简单的事,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生活中也要学会简单的快乐。
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先要自己感觉愉快。而要感觉愉快,就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快乐是很简单的。大哲学家叔本华也说过:
“我们很少注意我们所拥有的,却总是想自己没有得到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这种态度实在是世上令人遗憾的情形之一。它给人们精神带来的灾难恐怕足以和所有的战争、疾病相抗衡。”
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说:
“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只要每天想想自己拥有的老天赐予的诸多恩惠,你就应该抛却忧虑,意气风发地去迎接每一轮新的朝阳。
4. 人生要淡泊名利
古语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
最好是:
“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正如古语所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非之。”
而利字旁边一把刀,既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既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人生待足何时足?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
其实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无休止地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欲望就像与人同行,见到他人背有众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结果可能会在路的尽头累倒。
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曾经说过:
“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
5. 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
金钱的诱惑是个巨大的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如果陷入其中,便只能活在追逐金钱的强大压力及追而不得的懊恼中,深深陷入而不能自拔。
如果把金钱看作神圣的、万能的、第一位的东西时,人便丧失了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人生便毫无幸福可言,人便不能再称之为人。一个最后“穷”得只剩下金钱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很乏味、很空虚。
其实,金钱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许多远比金钱更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比如爱情,比如友谊,比如健康……
有句名言说得好:
“能用金钱买来的都不贵。”
不要让金钱挡住我们的眼睛,不要让钱成为套住我们心灵的枷锁。
做一个洒脱的现代人吧!切记,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连生命都丢了,金钱再多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