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阳木雕极负盛名,起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这种雕刻艺术因产于“中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而得名,是中华民族极为优秀的民间工艺,被誉为“国之瑰宝”。
明清两代是东阳木雕的全盛时期。彼时的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中,形成了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
现代的东阳木雕已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除了传统建筑和家具,我们还可以在现代建筑和旅游产品中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是可观赏的独立艺术品,也是走入人们生活的实用品。
在从事东阳木雕的众多艺术家中,有三人被合称为“三杰”,他们分别是“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宰相”黄紫金和“雕花状元”楼水明。三人教过同一位徒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全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
陆光正小时候非常热爱音乐和绘画,但绘画更有天赋。由于父亲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关系,家中有不少藏书,他很喜欢看里头的画本,并跟着临摹。13岁那年,他进入东阳木雕学校学艺,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
当时学木雕,已经不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带徒弟的模式了,学校会从上千名学生中选拔有潜质的学生进行教学。陆光正虽然有幸入选,但在雕刻方面,除了有限的绘画功底外,他并无任何基础,这让他学习起来颇为吃力。
木雕的学习面是相当庞杂的,首先要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将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林木花卉等等画法全部学会。他说自己临摹过无数画册,甚至能熟悉到每张画都能背出来的程度。能做到这种地步,不知下过多少苦功。再是各种雕刻技法的钻研,以及内在文化艺术的汲取。“因为我们确实是‘工夫在诗外’,我们好像就是要学的东西真的忒多,学不完这方面的东西。”
那个时候,他白天学习雕刻,晚上练习绘画。他总觉得时间不够,想要多学一点,于是天天这么督促自己。
1966-1976年,十年社会动荡猝不及防来临,十年的宝贵时间被浪费,太多人被卷入其中。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创作,变成了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他有时会跑到一户农民家里去,躲在里边画连环画,一天画好几张。他说,安静,才能创作出好的东西。“没一个安静的地方,你根本画不出来。”“所以你要搞点创作,一个要有时间,另外一个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这是相当重要的。”
2012年,全国首届木雕成高班在浙江广厦学院正式开班,陆光正被聘为专业负责人。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木雕大师的殿堂,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他说,他的徒弟们都很优秀,这些年轻的大师们非常的努力和认真。他们会一起绘画,一起创作。就像师傅们曾经教导他的那样。
未来是属于下一代的,但我们要做好榜样,“因为这个价值是很重要的。”他说。
确实,所谓传承,不仅仅只有精妙的技术,还有认真创作的态度,也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