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年级这3个班教学时,正好自己对自己同课异构,在每个班上同一个内容时,确实自己一直在调整教学环节,改善时间安排,自己都能感觉到,在第二、第三个班上,自己都要满意些。
爱牛的PPT很实用,内容也很丰富。在第一个班教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时,我按照PPT的展示顺序教学,发现那段回忆2008年5.12大地震的电影节选放在课中,不太合适,感觉教学思路有点乱。我觉得应该紧扣课题,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不可能随时感受,谁也不希望这种灾难随时发生,所以只有靠这方面视频的展现。所以我从第二个班开始,出示课题后,先播放这段视频,孩子们一下就被震撼住了,体会到地震太可怕了!我也不由自主地给孩子们讲述起我2008年亲身经历这场灾难的种种,尤其我那时快临产了,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都还心有余悸。从孩子们关切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他们都好心疼我们这些经历了那次大地震的人。
让孩子们了解了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后,再来引导他们分析成因。
先让孩子们猜想为什会出现地震时,因为上节课学习了解了地壳运动,所以孩子们大多数就只会说:”因为地壳运动。”就这么一句,就说不出更具体的了。看来我还得多些这方面的示范,组织学生多练习。
这节课学生的工具包里没有相应实验器材,我应该提前让孩子们带来与模拟实验相符的材料。课上我先演示这个实验,让孩子们先完整地看一遍这个实验怎么做,再小组合作体验岩层被拉开和挤压后的变化,亲自体验喜马拉雅山隆起的过程。
本课的活动手册上的作业是画抗震减灾的手抄报,孩子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基本就是网上的只言片语,我前几周正好参加了省红十字会救护师培训,里面就有系统科学的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我正好进行学科大融合,顺便对孩子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当说到“SOS”的正确表达方法时,有的孩子这方面知识还挺丰富,居然还能正确地说出“三短三长三短”。
经过我这样的详尽宣传讲解后,孩子们对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有了详尽的了解,做手抄报的素材也更科学,更丰富了。
现在当老师真是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