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述过,观音大士向众人推荐了一本家训↓
这本家训叫《杨椒山家训》。
杨椒山是何人?请看他的故事↓
杨椒山先生临刑之前,曾立下十九条遗嘱,题为《谕应尾、应箕两儿》,后人称之为《杨椒山先生遗嘱》。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并加太子太傅衔的陈宏谋评曰:“椒山先生,弹劾奸邪,身蹈不测。于造次颠沛之中,从容暇豫。训诫后人,委曲详尽。足知其至性肫笃,操持坚定,在国在家,无以异也。其所言居家行己之道,字字从天理人情中,体验而出。宁过厚,毋从薄。宁过诚朴,毋涉巧伪。身后之虑,洵可为居家者法。”
千古奇文!读罢令人潸然泪下。为免此文湮没无闻,不为人知,今将杨椒山先生的遗嘱附录于此,以飨诸君!
《杨椒山先生遗嘱》,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被世人尊奉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认为有益于世道人心,是故撰文作序,以广流通。
《杨椒山先生遗嘱》(《杨椒山家训》)
[明]/ 杨椒山
【1】人须要立志。初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讲解:此为第一条,立志!
杨椒山告诫,做人先要立志,因为人有定志,做什么事都成。一个人在最初时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目标,立志做一个君子,才有后续去做到的动力和方向。一个人一开始没有打算做君子那么随时都会变成小人,有些人一开始的志向是好的,中途因外界利益诱惑而变成小人,但不管怎么说,先立志成为君子、善人。
【2】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心里若存天理,存公道,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的人。心里若存的是人欲,是私意,虽欲行好事,也有始无终。虽欲外面做好人,也被人看破。如根衰则树枯,蒂坏则果落。故要你休把心坏了。
讲解:人心是根,一个人的心犹如一棵树的树根。
一个人不能心存恶念,因为一个人若心存天理和公道,则做出来的都是好事,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则是私心杂念,装得再好,也容易被人看破
所以,小心自己的心,不要让它变坏了,心坏了,根基就坏了,人也会如大树枯根一般,蒂坏果落,不会有好结果。
【3】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必保护你,鬼神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你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也是。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我之狂愚,亦不可因我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诮。
讲解: 人非圣贤,脑子里难免有龌龊念头滋生。在谈到个人修养时,杨椒山认为,应该“每日自省”,当一个人独处,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要好好反思自己,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所起的念头是不是好的。
是好的念头,那便扩充完善,去实践它;是坏的念头,那便立刻禁止,警戒自己,不要做坏事,做到防微杜渐,否则天理不容
人的念头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
不可以有分毫违心害理的事。如此,则上天必然会保护你。鬼神必然会加佑你。
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如果做官了,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份报国,固然不可效仿我的狂愚固执,但是。亦不可因为我做了忠臣受到祸害,而改了忠善之心,改走偏路旁道。若如此,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4】你母是个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两个要孝顺她,凡事依她,不可说你母向那个儿子,不向那个儿子。向那个媳妇,不向那个媳妇。要着她生一些气,便是不孝,不但天诛你,我在九泉之下,也摆布你。
讲解:这里讲到了孝顺。为人子女者,必定要孝顺,凡事多多依顺父母。
不要老是说父母更偏爱哪个孩子,且令父母生气,便是不孝了。
【5】你两个是同胞兄弟,当和好到老。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不可因言语差错,小事差池,便面红面赤。应箕性暴些,应尾自幼晓得他性儿的。看我面皮,若有些冲撞,担待他罢。应箕敬你哥哥,要十分小心,合敬我一般的,才是。若你哥计较你些儿,你便自家跪拜,与他陪礼。他若十分恼不解,你便央及你哥相好的朋友劝他。不可因他恼了,你就不让他。
【6】应尾媳妇,是儒家女,应箕媳妇,是宦家女,此最难处。应尾要教导你媳妇,爱弟妻如亲妹,不可因她是官宦人家女,便气不过,生猜忌之心。应箕要教导你媳妇,敬嫂嫂如亲姐,衣服首饰,休穿戴十分好的,你嫂嫂见了,口虽不言,心里便有几分不耐烦,嫌隙自此生矣。四季衣服,每遇出入,妯娌两个,是一样的,兄弟两个,也是一样的。每吃饭,你两个,同你母一处吃,两个媳妇一处吃。不可各人合各人媳妇,自己房里吃,久则就生恶了。
【7】你两个不拘有天来大恼,要私下请众亲戚讲和。切记不可告之于官。若是一人先告,后告者,把这手卷送至于官。先告者,即是不孝,官府必重治他。央及你两个,好歹与我长些志气。再预告问官老先生,若见此卷,幸谅我苦情,教我二子,再三劝诱,使争而复和,则我九泉之下,必有衔结之报。
【8】你堂兄燕雄、燕豪、燕杰、燕贤,都是知好歹的人。虽在我身上冷淡,却不干他事。俗语云,好时是他人,恶时是家人。你两个要敬他让他。祖产有未均处,他若爱便宜,也让他罢,休要争竞,自有旁人话短长也。
讲解:5、6、7、8条均是告诫孩子,兄弟姐妹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
若家中有兄弟姊妹,彼此之间当和睦相处,不可各积私财,致起争端。和好、恭敬、友善,多多互相帮扶。
不要因利益而与他们争执,争的面红耳赤,冲撞不休,伤了家族和气,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再大,也不可闹到官府处, 要私下请众亲戚讲和,否则无论谁赢,都永无和睦。
反观现在,为了利益,兄弟亲戚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实乃人心不古。
【9】你两个年幼,恐油滑人见了,便要哄诱你。或请你吃饭,或诱你赌博,或以心爱之物送你,或以美色诱你。一入他圈套,便吃他亏。不惟荡尽家业,且弄你成不的人。若是有这样人哄你,便想我的话来识破他。合你好,是不好的意思,便远了他。拣着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
讲解:与人交往,保持警觉,有人怀着恶意,表面上常请你吃饭,诱惑你赌博,送你各种喜欢的礼物,以美色诱惑你,都得远离拒绝。免得被人欺骗,误入歧途,最终倾家荡产。
结交朋友,选择老成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彼此真心相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好人结交,你自然也会成为一个好人,不会变成下流不三不四之人。
【10】读书见一件好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行。见一件不好的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戒。见一个好人,则敬他,我将来必要合他一般。见一个不好的人,则思量,我将来切休要学他。则心地自然光明正大,行事自然不会苟且,便为天下第一等人矣。
讲解:多读善书。
读善书时,见一件好事,则要思量:我将来必定要行。
见他人所做一件不好的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戒。
书中见一个好人,则心中敬他,我将来必要和他一般。
见一个不好的人。则思量:我将来一定不能学他。
如此读书,心地自然光明正大,行事自然不会茍且,就会成为天下第一等人。
【11】习举业,只是要多记多作。四书本经之外,记文一千篇,读论一百篇,策一百问,表五十道,判语八十条。有余功,则读五经白文,好古文,读一百篇。每日作文一篇,每月作论三篇、策二问。不可专读时文,专作时文。不可止读本经。切记不可一日无师傅。无师傅,则无严惮,无稽考。虽十分用功,终是疏散。又必须择好师。如一师不惬意,即辞了,另寻,不可惜费迁延,致误学业。又必择好朋友,日日会讲切磋,则举业不患其不成矣。
【12】居家之要,第一要内外界限严谨。女子十岁以上,不可使出中门。男子十岁以上,不可使入中门。外面妇人,虽至亲,不可使其常来行走。恐说谈是非,致一家不和,又防其为奸盗之媒也。只照依我行,便是。
院墙要极高,上面必以棘针缘的周密,少有缺坏,务要追究来历。如夏间霖雨,院墙倒塌,必实时修起。如雨天不便,亦即时加上寨篱,不可迁延日月,庶止奸盗之原。
【13】酒肉面果,油盐酱菜,必总收一库房。五谷粮食,必总收一仓房。当家之人,掌其锁钥。衣服要朴素,房屋休高大,饮食使用要俭约。休要见人家穿好衣服,便要做。住好房屋,便要盖。使好家伙,便要买,此致穷之道也。
若用度少有不足,便算计可费多少,即卖田产补充,切记不可揭债。若揭债,则日日行利,累的债深,穷的便快,戒之戒之。田地四顷有余,够你两个种了。不可贪心,见好田土又买。盖地多,则门必高,粮差必多,恐至负累,受官衙之气也。
讲解:12、13条讲述日常作风
亲友之间走动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常常来谈论是非,导致家人朋友不和,这样的亲友当减少走动。
外面的妇女,就算关系再好,也尽量少带到家,要防其为奸盗是非之媒。
发扬朴素的家风,平日穿衣朴素,房屋不要台奢华,不要盲目与人攀比物质享受,能过什么日子就过什么日子,不要见人家穿好衣服,便要做。见人家住好房屋,便要盖。见人家用好物品,便要买。
吃穿用度不足就节省,不要借债,借钱过日子,则日日行利,累的债深,穷的更快。
【14】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即时丢过。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
人有向你说,某人感你之恩,则云,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则感恩者闻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说,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与我平日最相好,岂有恼我谤我之理。则恼我谤我者闻之,其怨即解。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又与人相交,久而益密,则行之邦家,可无怨矣。
讲解:如何与人相处,第一就是要:谦虚诚实。
做事情要勇于担责,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与人计较长短得失。
大家一起做事时,不要躲避辛苦的工作,把苦活扔给他人。大家一起吃饭时,不要贪图美味的食物,要懂得谦让,多让别人吃。大家一起同行走路时,不要只管自己走干净好走的路,也要关照周边的人。大家一起同寝睡觉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睡的舒适,要多照顾他人,甚至将好睡的床铺让给他人安睡。
宁可自己谦让别人,也不要等着别人来让自己。宁可自己去容纳他人,也不要等着别人来容忍自己。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让别人吃亏。宁可受别人的气,也不要自己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情,让别人生我们的气。
肯定扬人之长、隐人之短的处世之道。只念人家的恩,不念人家的过,对人敬重,不生傲慢,对人谦虚,没有轻贱,处处化解矛盾,与人为善——
他人有恩于我们的时候,应该终身不忘。他人有怨于我们的时候,则忘掉这件事不要抓着不放。
看见别人的善行时,则应该真心的去称扬。当听闻别人过错的时候,不彰人短,不要添油加醋转述,生怕别人的过错没有更多人知道。
如果有人告诉你,谁谁背后说你好话时,不必太得意,当看淡这些,同时在人家背后多说人好话。
如果有人告诉你,谁谁背后说你坏话时,不必生气,放宽心情,同样多说人好话,别跟着别人言论,背后说三道四。
对那些胜过你的人不能嫉妒,对那些不如你的人也不能轻慢。
【15】我一母同胞,见在者四人。你大伯、二姑、四姑,及我。大伯有四个好子,且家道富实,不必你忧。你二姑、四姑,俱贫穷,要你时常看顾他。你敬他,合敬我一般。至于你五姑、六姑,总须一样看待也。户族中人,有饥寒者,不能葬者,不能嫁娶者,要你量力周济。不可忘一本之念,漠然不关于心。
讲解:若有贫穷的亲戚,要时常救济他们,不可势利,不可漠然不关于心。
【16】我们系诗礼士夫之家,冠婚丧祭,必照家礼行。你若不知,当问之于人,不可随俗苟且,庶子孙有所观法。
【17】你姊,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她。你娘要与她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兄弟之情,且使你娘生气,不友,又不孝,记之记之。
【18】杨应民,是我自幼抚养他成人。你日后,与他村里庄窠一所,坟左近地,与他五十亩。他若公道,便与他,若有分毫私心,私积钱财,房子地土,都休要与他。曲钺他若守分,到日后,亦与他地二十亩,村宅一小所。若是生事,心里要回去,你就合你两个丈人商议,告着他,不可饶他,恐怕小厮们照样儿行,你就难管。
福寿儿、甲首儿、杨爱儿,都是监中伏侍我的人,日后都与他地二十亩,房一小所。以上各人,地都与他坟左近的,着他看守坟墓,许他种,不许他卖。
【19】覆奏本已上,恐本下急。仓卒之间,灯下写此,殊欠伦序。然居家做人之道,尽在是矣。拿去你娘看后,做一个布袋装盛,放在我灵前桌上。每月初一、十五,合家大小,灵前拜祭了,把这手卷,从头至尾,念一遍,合家听着。虽有紧事,也休废了。
以上,就是《杨椒山家训》中的内容。
看完后,这并非一本在说因果的善书,为什么会被观音大士推荐呢?
为什么按照此书为人处世,可以消灾解厄?因为本书教导大众如何调整人心。
一个人,最基础先要做到明事理,善恶分明,不作恶,忠孝善良之人,端正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其教导后人如何从“善”更该被好好弘扬和传承。
《杨椒山家训》中所提及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可以参考的范文,大家可以对照检验自己。
发现了问题,就去改正。
如此一一改善,人行得正,自然得老天庇佑。
以此结缘,分享布施
嗡嘛呢叭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