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为什么在我们农村选择不读书这条路的人比选择读书这条路的人要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长远的影响在哪里?
很多人说寒门学子选择不读书的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缺失和不公平,最终把它归结为教育体制的问题。
但就我的观察和经历,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会对这种选择造成影响。
1、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位。
我们村和我一起读小学,读初中的同学,大部分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甚至很多初中都没读完。为什么?我想这个过程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也没有人对他们读书的道路产生影响。
我的邻居,小Z。我们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但是他初中没读完,就去打工了,没有继续他的学业。在小Z跟他父母提出,不想继续读书后,他父母说不想读书就不读了吧。那就出去打工吧!
以前在家他从来没有去帮父母干过农活,家里也没有一个所谓的榜样去激励他。父母也从来不会跟他沟通交流,只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小Z不饿着、不受冷。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职责。小Z 曾经跟我说,他小的时候有时候面对父母,不知道说什么,干脆索性一句话都不说。
我的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陪伴我的时间很少,但是他们总是会跟我说,我们努力的挣钱,希望你努力的读书,因为在这个社会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
农忙和放假的时候,我都会和父母一起去田里干活,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他们很辛苦,但是我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有时候也会想,如果父母能够像小舅舅一样读很多书,考上大学,现在也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像小舅舅一样在办公室工作,至少不用风吹日晒。那时外婆家条件不好,母亲兄弟姊妹一起7个。年长的几个只能早早辍学,分担家庭压力。因为小舅舅从小成绩就很好,所以全家决定供小舅舅读书。小舅舅也不负众望,考上大学,当了医生,现在悬壶济世。
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寒门出贵子。所以小舅舅就成了家里的榜样,父母总是会说要像小舅舅一样多读书,他们再怎么辛苦,都会供我读书。
这些话,这些事从小就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知道,对于我们出身农村的孩子,在这个拼爹的社会,如果不努力读书,永远没办法出人头地。
我想即使父母文化水平有高低,但是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文化水平的父母,同样也可以把孩子教育好,为什么?就在于在于言传身教,行为教育。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哪怕再没有时间,每天抽10分钟和孩子说说话也是好的。
但是即使父母灌输了要读书的思想,对你产生了影响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第二个因素。自我的觉醒。
2、需要自我的觉醒。
这个自我觉醒不是偶然的。为什么会自我觉醒,可能有一种契机。
我在升入初中以后,考上了我们镇上的一中。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一开始我无所适从,因为离家太远,需要寄宿。最重要的是班上同学看上去都是毫不费力,就能考到高分。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可是成绩水平一直在下游徘徊,导致自信心直线下降,甚至有点自卑。因为小学每次都是班上第一,这种落差一时无法接受。后来完全没有努力的方向。
直到有一天早上5点起床去上厕所,发现厕所有一个人在大声读书。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第一名S。因为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交流过,所以看到他在厕所读书我感到很惊讶。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看到他早早起床在厕所读书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全力以赴。自以为的拼尽全力,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那只是自我麻痹,创造了一个努力的假象。
要知道每一个人看上去毫不费力的成功,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
于是第二天,我也加入了早起去厕所读书。我们只是很有默契的微微一笑。后来由于别的宿舍的同学抱怨吵到他们睡觉,我们就转移到学校操场去读书。冬天的早上格外冷,但是那一刻自己很享受正在读书这件事,然后就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后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就更加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还经常有同学过来像我请教问题,我就会觉得更开心。
所以多年后我想我在初中阶段应该是需要自我认同感,以及别人对我的认同感。这样我就更有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享受读书。不过在这个过程之前的自我觉醒很重要。
我的邻居小Z,初中上了一所普通的中学,本来就不太爱学习,后来还迷上了电脑游戏。在我们那个年代,村里每家都没有电脑。所以小Z经常晚上从学校偷偷翻墙去网吧上网。上网费也是从生活费中省下来的,每个月有一半时间饭菜都是馒头和咸菜。
后来他加入了他们学校的一个帮派,这些“兄弟”经常一起出去“惩恶扬善”。最后他完全没有心思读书了,因为他不知道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在当时他觉得读书还没有去网吧玩游戏快乐。所以退学回家,然后跟着他结交的“兄弟”一起南下打工去了。
----------------------------
3、这只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经历,让我觉得这两个原因对我们农村的孩子选择不同的道路影响很大。当然还有很多原因。
但是,我并不是说这样道路的选择不好。只是我在思考,从长远来说这样的选择会有什么影响。以及该如何消除不同选择的不利影响,让我们各自选择的不同道路能够走的更长远。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的邻居小Z,已经开始打工挣钱养活自己。我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他已经回家结婚了。这个十年的时间,我的父母遭受了各种乡亲们的不理解。
他们会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你看别人都挣钱养家,娶妻生子了。你们家孩子还在读书,没挣钱。你看你们多辛苦。
每当这时,我的父母只是笑笑,说,孩子爱读书,我们就让他读,多读点书,总是好的。我很庆幸自己的父母能够一直支持和理解我。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放在长远来看,20年、30年、甚至50年,又会是怎样不同的结果。
我硕士毕业后,留在了我们这个三线的省会城市,安家立业。虽然没有大富大贵,每天依然要为各种事情烦恼,有各种压力。但是,至少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从我们那个小山村走了出来。现在父母也可以安享晚年,只是催着抱孙子。
但是我的邻居小Z,回家之后,肯定是不愿意种田的。但是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继续用青春和体力来工作。但是这样的路又能长久吗?
和我有厕所情谊的S同学,因为种种原因高中没有读完就去深圳打工了。但是,他在这十年当中,一直在学习。不是说去学校读书学习,而是一直在自学,一直苦练英语。并且在当时眼光比较独到的去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并且每天都会坚持看新闻、读报。虽然最开始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但是由于在同一批员工中英语比较好,又懂电脑,迅速的被提拔为外贸销售员,不用每天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的工作,工资也翻倍。
后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他跳槽选择了自己单干。利用自己外贸销售员的经验积累和资金积累,找别人投资开了一家小型的外贸公司。现在公司也越做越大,在深圳买房安居了。但是读书学习的习惯他一直都保持着。
4、所以我想说的是寒门学子读书或者不读书的道路选择都是一种选择,没有对和错。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的问题。
我想哪怕没有读书,只要自己愿意学习,一直努力提高自己,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也能够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