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父亲和小树妹大概是我在朋友圈“参赛摄影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对模特。一老一幼,言笑晏晏,满心欢喜,爷孙俩嘴角和眼底都是对彼此的爱意,故而点赞率也极高。
但当初B超显示是女儿的时候,父亲望着我的大肚子,轻言了一句:“若是男孩儿就更好了”。
据说当我出生的时候,父亲也说过类似的话,同样也是轻轻的,淡淡的。但回顾我热闹而多姿的童年,我一度认为那是母亲编造的戏言。重听旧话,倒也能感觉那一丝求而不得的失落。
父亲家族中孙字辈均是女儿,每年除夕夜父亲都要领着叽叽喳喳的一帮娘子军出门点炮仗,喜气洋洋的同时大概心里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吧。好在父亲排行老幺,倒也不操心后继香火的事,想要个男孩,或许也只是老传统加真直男残存的一点执念而已。
血缘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以吸纳所有的不甘心、包容所有的不妥协。小树妹出生后,父亲打心眼儿里爱着她。
那种爱的内容很丰盈,有延续之味也有重生之义,是亲情之爱中最意味深长的,是迈入知命之年的男人将对儿女之爱的再次深情倾述,也是回望生命之路的欣喜和告慰。
即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也可以想象父亲凝望小孙女时心中的喜乐与感慨。意气风发的少壮之年仿若昨日,揣着梦想和激情不管不顾一股脑地向前奔跑,冲动过骄傲过迷茫过也懊恼过,最后终于来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一切都平稳下来,一切都能坦然接受。那个当年坐在三轮摩托车兜里的小女儿,他几乎都快忘记他第一眼看到她在婴儿床上大声啼哭的狂喜,也快忘记小手牵大手在小吃摊、大排档、游乐场留下的欢乐。
如果说那些早已无力实现的人生理想已经安放回忆录,孙辈的出现和围绕则像是穿透了时空,将生命练成一个长长的圆弧,让中年之末的男人暮然发现那些荣耀是带不走记不得的,惟有深情可追忆,并在重逢时能温暖人心。
不挑剔何时何地,不在乎性别年龄,相逢时,是你就好。
相较之下,我们对子女的爱又太单薄和片面了。自以为全身心投入,却还是想要追逐家庭之外的功利;自认为不求回报去爱,却还是不自觉设定目标提出要求。
这并不能完全算作我们这代人的不是,这只是时间带给我们的局限和时代向我们释放的压力。
但由此,我们并不能自居是“最爱孩子的人”,也不能凭着多读的几本书,多吸纳的一些育儿新理念就去否认老人带给孩子最正面的影响———真正纯粹而无私的爱。
如今,我们会刻意去思考和讨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深刻伤害,也会因为老人带娃的某些愚昧、粗放和随意引发争吵甚至嫌弃。
但即使我们懂得一岁前不加盐,抗生素不能随便用,母乳喂养至少到一岁这些道理又怎样呢?这并不能让我们的爱显得更高级更理直气壮。我们都只是在自己的知识广度内付出爱,知识有对错,但爱没有。
对我这个年龄的母亲而言,老人仍是大多数家庭结构中的带娃主力。这是个矛盾的事情。不太适宜生活距离过近的两代人,为着一个共同目标不得不搭伙过日子,但一方传统理念根深蒂固,一方新兴知识体系基本成型,最重要的是,一方想要继续施加影响维持权威,另一方早已身心独立不甘控制。所以,不会有绝对的岁月静好,暗潮汹涌都在冰山之下。
我和父亲,以及和家里长期或短期带娃的老人都会有像所有90后年轻父母一样会经历的家庭拉锯战。但好在,我们都是知进退,懂分寸之人,双方点到则止,不扩大矛盾。我们之间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纠纷解决机制,但双方都颇有默契地谨守以下原则:
一是将子女的问题交给子女。在我的择业、婚姻等重要决定中,父亲给予了我最大的自由选择权。或者他也不认为这是种权利,而是子女长大成人后必须学会的衡量与决断。在小树妹的养育问题中上他也有许多的不理解不认同(比如他在小树妹一岁前问过我不下十次不吃盐会不会没力气),但他最拎得清的一点是尊重女儿所极力坚持的,只要他看见了我的深思熟虑并且有理有据。狮子型的男人如他不会少了控制欲,但他能理智地退出思维的死胡同,正视并包容其他的可能性。
或许这也是我应该向他学习的育儿观:并不是听话的子女就是好的子女,懂得理性选择并且勇于承担的才是。
二是将情绪的事回归情绪。黄晶生先生说:人和人之间出问题,常常把两件事情混到一起去生气。一是内容上意见不合,二是表达形式不和谐。很多时候,人们在激烈反抗的,都是对方表达形式的不合适,真回到内容本身,仔细想想,就是按对方那个说法,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我和父亲也会为了树妹的一些琐碎问题争吵,甚至大年初一都在吵,但我们和好速度奇快,遗忘程度极高。因为我们从不上纲上线到人品问题,也不质疑对方心怀的爱意和好意。待情绪回归平静,智商情商再次上线之时,总会顿悟:“这事儿还得给老爸/女儿道个歉”。
我们会尝试学习情绪管理,收敛自己的任性和暴躁,但情绪是生理性的,带有压倒性的强烈攻势。所以在学会“平息”之前,不妨先学会“遗忘”,不一定就到不了“豁达之境”。
三是将老人的局限留到昨天。你不能去责怪父母为什么要因循守旧,为什么食古不化。这是他们来时之路,很大程度上由不得他们选择。就是这样的他们让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成才立业。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就不能低下头埋怨他们井底之蛙。
当然,你也可以偷偷拿来父母的手机,关注几个靠谱而正气的微信公众号,谁说昨天的局限又不能被今天的“活到老学到老”而突破呢?
父亲最近学会了几个美图app,他把小树妹的照片一张张精心处理,并得意洋洋地发给我想获得好评。有一张照片他配了这样的文字:
“感谢有你,惟你欢颜笑语,伴我漫漫长路有所依。”
最后,你要问我会不会因为父亲那句想要男孩儿而生气?
谁人心中没点不伤大雅的小九九。我相信那并没有令他对我,对孙女儿的爱打折扣。当然,若有二胎,我,我,我尽力呗(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