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沟通到位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而一言不合则可能会火上浇油。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例子,一户人家家里请客吃饭,过了约定时间很久,还有一位朋友没到。于是主人自言自语道,“怎么该来的客人还不来呀?”旁边的一位客人听到了,心想原来自己是不该来的人啊,于是他悄悄走了。主人见少了一位客人,更着急了,说了一句“怎么这不该走的又走了呢?”其余的客人听到了,心想,不该走的走了,那自己是该走的咯?最后客人纷纷告辞。
由此可见,彼此之间要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则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人用生命的最初几年学会说话,而怎样说话更高效、怎样的沟通才能直抵人心,这是需要终生学习、并且可以不断提升的技能。
《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是一本讲解沟通的干货书籍,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志晶的著作。分别从讲故事、共鸣、吸引注意力、善用联想、逻辑说服力和让沟通更有黏性六个方面着手,详细地介绍了在人际沟通中容易踩到的雷区,以及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如何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沟通直抵人心。
好的沟通从好的故事开始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本性。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在啊瞬间就打动人心,让别人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被故事深深的吸引,如果故事能引起听众的好奇心,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和对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人们越来越追求“有趣的灵魂”,灵魂指一个人的思想和内心的世界,“有趣”是其生活的方式和与人沟通的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是好心却办了坏事,或者眼看着别的人“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己却在人际关系中四处碰壁。一个人想得再多,内心戏一百八十集,却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一肚子的想法只能烂在肚子里,或者开口就别别人打断,不能让自己说的话引起别人的关注。
原因何在呢?其实和不会讲故事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听别人一直讲道理。就算听了再多的道理,也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
讲故事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手段。
现代社会有很多独生子女,父母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道理却收效甚微,让部分家长格外头疼。
因为老师打破常规的说教方式,用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把他想说的话间接传递给学生,却意外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样,在教学中,干巴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昏昏欲睡,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教学却能让学生热情高涨。
但凡成功的人士,一定是特别善于讲故事的人,他们讲自身的经历往往就能让很多听众热泪盈眶、产生共鸣。
毫无疑问的是,讲故事是人际沟通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讲故事的方法,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把打开与对方沟通之门的一把钥匙。
让沟通有张力,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共鸣、吸引注意力
一个人说得再多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沟通一定是双向都有输入和输出的,这就需要在沟通时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并且在自己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能引起对方的共鸣。
在我国有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社交故事。
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和京剧名旦梅兰芳共同出席一次宴席,席上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笑着问是什么意思,张大千笑着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引得在座的嘉宾拍手称好。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能吸引别人注意力就成功了一半,尤其是初次见面,如果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对双方都是好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反之,一个人滔滔不绝而对方无精打采,则再多的话语都是白费。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才能让沟通得心应手。
真正的说话高手,在说话中一定是以对方为中心畅所欲言的。能够倾听和换位思考,就能在对话中轻而易举地说到别人的心坎上,让沟通变得和谐高效。
一位男孩子听别人说女孩子都爱听赞美。在约会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时候,见面时夸奖女孩子漂亮,女孩很高兴。为了约会做的精心打扮,能得到赞美,内心当然是喜悦的。约会很愉快地进行。可是当两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时,女孩被电影里的片段逗笑得流出眼泪,正忙着擦糊着眼睛的睫毛膏时,男孩又说“你笑起来真好看”,搞得女孩子特别尴尬,最后两人的发展性不了了之。
能够让语言引起共鸣是有方式方法的,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用恰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才能和对方心意相通。
两个方法让沟通更有说服力:善用联想,拥有逻辑说服力
语言是一把利刃,既能保护人,也可能会伤人。
香港导演徐克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该片在提前点映后备受好评,有人便问徐克对电影票房的期待,徐克说“我对票房的概念很模糊,以前三千万就很好了,后来过亿了,现在过亿都不行了,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目标。但我觉得拍电影不能光想着这个。说服自己是第一步,然后再去说服观众,让更多的观众喜欢我们的电影。”
徐克导演的一番话,于情于理都让人十分敬佩。只有能说服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说服别人。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时刻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定位,能够想人所想,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对方说出自己期待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为人处世的智慧,更需要缜密、客观的逻辑思维。
“成功者改造和影响他人,平庸者适应和服从他人。”能够在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不动声色地影响他人,说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并且引导对方在无意间赞同自己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
在与人沟通中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察言观色、合适的措辞、重点重复,挖对方的核心需求,以及动用语言的力量。只有让自己的沟通无懈可击,才能在不利的情况下绝处逢生。
我国台湾的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起初他经营的是只是一家小小的米店,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日本米店,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让自己小米畅销的方法,那就是从顾客的思维去想,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他把米中的杂质挑拣干净,提升自家产品的质量,然后提提供人性化的上门送货服务:根据对方家庭人口数、对米的需求进行送货,而且会细心地把旧的米倒在新的米上面以防变质。
这种先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去了解对方,再进行沟通方式,在书中被称作“钓鱼思维”,即你想钓起来一条鱼,就得先揣摩鱼是怎么想的。
说话切中要点是一种能力,它能让沟通更有黏性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被测试者学习一些单词,直到他们可以随时正确地回忆起几个单词。过了几天,再让被测试者以另一种方式学习这几个单词,即把单词与配对的词汇同时出现。这时,要记住这几个单词就需要比之前更多的时间,而且很多人出现记混的情况。
过多的信息是沟通中的大忌,喧宾夺主不说,还容易让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话多不一定是好事,中国有句古话,“智者寡言,言多必失”,说话太多往往容易“祸从口出”。与其花心思让自己多说话,不如花心思让自己说好话,后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真诚、给自己的语言“瘦身”、区分不同的场合说话,就是以沟通和别人建立好的链接,拉近彼此的距离。
话不在多而在精,恰当的语言表达会让沟通更有黏性,打破“话不投机”的窘迫。
结语
《让沟通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通过科学的实验证明、结合心理学知识,引用生活中的沟通实例,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六个维度解决了沟通障碍人士的后顾之忧,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不仅给人去生活中冲锋陷阵的底气,更给披荆斩棘人的勇气。
人脉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如何与人高效的沟通,在这本书里,志晶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和专业的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
有这样一本书在手边,给了人生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阅人无数的职场精英,都能从书中得到宝贵的财富——通过沟通,让自己少走弯路,真正让自己的每一次沟通都卓有成效。
*作者简介:空中行云,一个集爱与孤独于一身的女子,在梦与现实之间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