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某学生经常迟到
解决方案:请他在晨会时找到10个迟到的故事和案例,以演讲和找同组同学表演的形式呈现给整个班级,并讲清楚为什么不要迟到,并且找到了自己以后杜绝迟到的方法,还列出了自己对自己迟到的承诺和迟到处理方法,如:自己拿班级的钥匙,每天开门。从此,该学生再也没迟到过。
效果:
1、在寻找案例的过程中,学员明白了为什么不要迟到;
2、在演讲和表演的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沟通及呈现的能力;
3、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案例二:在掉队的时候如何鼓励同学
事例:某个同学因为贪玩,经常贪玩熬夜,导致感冒。让这个同学的团队好几天都没有到齐。
解决方案:请他同组的同学们一起到宿舍去看他,并请全班同学同时发送一条关怀短信,在晨会同时发给这个同学。
效果:该同学发现大家都在关心他,第二天就带病坚持上课了,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还为他准备了热水和药品。
点评:当然,这个是经过讲师安排的关心行动,如果授课过程中,学生们都学会主动关心同学,效果会更好。很多时候大家想关心同学,但是具体的做法不会,这样也不能完成关心同学的目的。
案例三:请每个同学参与管理
事例: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活动中内向的同学的意见没有得到组长的采纳,导致这部分同学越来越不爱参与活动。
解决方案:在活动过程中,把原来大家说的意见请同学写下来,请组长设法把全组成员的意见都加到自己组解决问题的办法里,如果能集中所有同学的意见,可以适当加分。结果发现,内向的学生有时候提的方法效果也非常好。
效果:慢慢的,内向的同学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度越来越高,组长也学会了集思广议,而不是只采用内个外向学生的意见。
点评:请所有同学来参与管理,发表意见,组织执行,让所有同学实践与参与管理效果可能更好。
案例四:批评和表扬的两种方法
事例:在课堂中,有些学生比较外向,有些学生比较内向,对于表扬,一定是在公开的场合下,直接表扬。但对于批评,对于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接批评,对他的印象相对会比较有效果,批评过后,再单独沟通,指明问题。而对于内向的学生,需要先对其做单独沟通,让他先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影响,争求他的意见,是否可以当众批评,如果他同意,再当众批评。
效果:根据学生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选择性沟通,效果会事半功倍。
案例五:激励经常犯错学生的小技巧
事例:有的学生经常犯相同的错误,有以下几个小办法,可以尝试。
1、比如玩手机的同学,请该同学表演难度稍高的节目,如果无法完成,请他做纪律观察员,学习的同时帮助其他同学改正问题。
2、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进行不同的互动。如表现欲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多给机会请他表演节目,唱歌,或者以他的理解表演当前课程。而对爱走神的同学要多提问。
3、对于爱抢话的学生,答对一个问题点,给1分,对于补充正确的学生,给2分,这样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会更多的进行思考,不会乱答。
4、授课的管理中,可以适当根据学生表现扣回一定的积分,如果在课程中没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将积分退回。
5、承诺学生,如果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老师可以为学生表演节目。
案例六:请记得学生的愿望
事例: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捕捉学生可以实现的心愿,并劳记在心或者日记上。等有机会实现的时候,帮助他实现。比如有人喜欢编程,有人喜欢练习书法,有人喜欢NBA等等。作为教师要多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个性化的激励和指导。我曾经有一个学员喜欢NBA的LOGO,后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他很感动,从此上课开始认真听讲。
点评:鼓励学生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资源,但一定是学生们喜欢的资源。比如送给喜欢练习书法的同学一个拓本,只需要几块钱,效果可能会非常好。
案例七:负激励的循序渐进
事例:有些学生同样的错误会经常反复发生,说过也没什么效果。
解决方案:先引导、再奖励、再处罚、再“生气”:由于我们的培训是积分制的,出现课堂问题时,先给出正确的引导,如果同学们表现好,可以先奖励积分,如果再不好,可以扣积分,只有必要时,可以请违规的同学罚站一分钟,同时停止授课一分钟。
点评:“生气”这招轻易不要用,用了,就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而不是只知道受到处罚。
案例八:老师出现错误怎么办?
事例:很多情况下,我们向学生讲述的道理自己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说“你们如何如何……”典型的犯了沟通中的对立性话述的问题。
解决办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监督老师是不是有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同学们做到的问题,如果同学发现了,对于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同学纠正问题,老师可以自罚,比如做俯卧撑等办法。
点评: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正确的面对老师自身的问题,可以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讲师的亲和力。
案例九:让大家愿意帮助后进的小组
事例:在老师以小组方式授课的时候,有一些小组不爱发言或者抢不到发言的机会时就会导致分数落后,越来越不积极。这个时候巧用“羽毛球”来帮助他们。具体方法:找一只羽毛球,请其它小组的成员来抛球。其它小组通常不会把球抛给分数高的小组,那样会导致自身落后,这个时候,羽毛球就会把分数年低的小组的分数迅速拉平,这时候这个小组的成员就有了更多的竞争机会。
点评:巧用小道具,可以让更多的学员能参与到教学当中,比如一张纸,一个扑克,一个羽毛球都能做到。
案例十:利用新的媒体形式激励学生
事例:有很多时候,学生做了一些事情,如捡起了路边的垃圾,虽然与课程无关,但非常值得表扬和推广的,这个时候不一定通过课堂来进行表扬。比如老师会有自己的QQ或者微博,可以把学生的事迹发布出来,这样对学生们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点评:激励的目地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通过更多的方法来传递正能量!
案例十一:请学生设计激励方案
事例: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我们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激励方案,比如小礼品,积分,奖品等。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学生们喜欢的或者想要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授权给学生们设计一套自己喜欢的激励方案。有次授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做了很多简易手绘的贺卡,在课程过程中每当有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就送给他一张,后来收集到贺卡最多的同学,在黑板上开设了贺卡展。
点评:现在学生们的聪明智慧,远远高于我们小时候,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授权,借鉴学生们的智慧。
案例十二:每天最优秀的学生转会制
事例:以往的授课中,只有轮换坐位,其实这样并没有把团队的概念完全解释清楚。在对同学的激励中,可以尝试过每天轮换座位后,再从其它小组中选择一个自己组认为昨天表现最优秀的组员,调到自己的小组,同时,自己的组的优秀组员也轮换到其它小组。(同一个组员不能连续2天轮组)
解决的问题:团队到底是以几个固定的人呈现?还是因某种制度而呈现?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每天轮换了几个成员,仍然能取得第一的小组,才是有实力的管理,有实力的团队!
点评: 这种办法不但可以激励组员,被调动的人自然是能力比较强的组员,通过这种方法强调团队,还可以让整个班级更融合,不至于在小组竞争的同时出现组员一直敌对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