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艳冠群芳”,“名甲天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首《赏牡丹》诗,道出了牡丹盛开时节,洛阳的繁华景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今年洛阳牡丹节,我和雪松有幸身临其境,争睹牡丹芳容,也不禁为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灿若星辰而惊艳到了。
当然,去洛阳欣赏牡丹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老姨和老姨夫一家,是你们的一再热情邀请感动了我们,促使我们最终下定决心奔赴洛阳,那是一种内心的期待,并非仅仅是去旅游景点观看牡丹花、观赏龙门石窟,而是一种亲情上的期待,一种内心相聚的期待,一种相拥契合的期待。本质上,我们更看中的还是老姨和老姨夫一家的热情、平和、温善,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自于彼此的帮助和理解,更来自于超越某种情感的力量,也许真就和牡丹花的那种“和谐安详、傲骨谦逊、平和淡雅”的精神相契合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双向奔赴”吧,我们为此而骄傲,也为此而感激。
一下飞机,顿时感觉眼前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尽管没有看见花满洛阳,但内心里感觉充满温情而并没有感觉陌生,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你们的存在,因为你们我们感觉东北的一座小城德惠和洛阳距离很近,甚至没有违和感,只是觉得穿得有些多,因为德惠那里气温属于乍暖还寒,万物还在期待春天的来临,树木看起来有些暗黄色,但没有变成绿色,阳光照耀了大江南北,但尚未宠幸到东北的这座小城,而当我们从洛阳回来时,绿色已经萌发,虽然气温还有起伏,但春色已经不可阻挡了,回望华中大地的洛阳,满满的温馨却又袭来,不禁又是情洒十三朝古都,仿佛又看见你们亲切的笑脸,感受着情真意切的关怀。
汽车在快速路上的起伏,已经和我们的心跳融合在一起,甚至在刚见面的那一刻,已经说不出更多的语言,只是机械的在表达我们的兴奋,原来想的很多话瞬间都忘记了,只是在用肢体回应。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在老弟的热情介绍下,我们对洛阳有了初步的印象,车子在行驶中,尽管身后的邙山变得模糊起来,但在内心中却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传说中“中国龙脉”,是灵气聚集之地,虽然历代帝王对风水宝地都有自己的看法,各朝的皇陵分散在中国各地,但邙山山脉却被认为是风水最好的地方,先后有24位古代帝王葬于此,不得不令人感叹邙山的独特魅力!而邙山的山脉虽不高大雄伟,却如一条卧龙般围绕着洛阳城,让古都洛阳,虎踞龙蟠、钟灵毓秀,紫气升腾,显露了帝王之气。
夜幕下的洛邑古城,灯光辉映,如诗如画,真是梦幻与浪漫的交汇之地,人们好似穿越了时空,体验到了古都的繁华与风华,眼花缭乱的汉服,色彩斑斓。一些身着华丽汉服、飘逸长发的美丽女子如同古代的仙女一般,在独特的背景下展示着汉唐风采。她们的笑容与洛邑的古韵相得益彰,甚至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千年前的时光隧道里女子的温婉与魅力,惊喜和感动。这里的古城,青烟缭绕,仿佛拥有一种魔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代的回忆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美丽。洛邑古城夜景确实令人陶醉,夜晚的灯光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回来得好多天里,我们脑海中还经常呈现那些美好的画面,而雪松也是对洛邑古城情有独钟,觉得那里很有吸引力,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再去的。
也是在这里,我们体验到洛阳的传统美食糊涂面,这里食客如云,满街的小吃诱人食欲,而街边的糊涂面就是这众多小吃中的传统风味之一,我们和老姨老姨夫、老弟围坐在路边的小方桌子上,自己动手摆好碗筷,体验者古城最“市井”的味道,从老板手中接过满满一碗的糊涂面,看着上面一层泛着油花,混杂着卤肉和各种青菜,就忍不住已经口水下咽,吃入口中,酸软粘稠,厚重温和,口中还回味着一种清香,老弟又买来洛阳的传统美食腐乳扣肉,吃到口里是肥而不腻,软烂入味,配着糊涂面,真是味蕾大开,呼哧作响,风卷残云。这种普通人口中的美食正如平淡的百姓生活,没有惊艳但长长久久,温馨幸福。这些天,我们在洛阳还吃到了很多的美食,羊肉泡馍、牛肉汤、胡辣汤、浆面条、开封的小笼包子等等的各种美食。尤其是老姨老姨夫还不顾辛苦,在家里给我们做着各种美味佳肴,还有东北的家乡饭菜,让我们内心充满感激知情,因为我们体验的不仅仅是这些美食,更是感觉到了亲情的浓厚氛围,那种沁人心底的温情,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当然,在洛阳的重头戏是欣赏牡丹花,而老姨夫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向导,领着我们穿梭于王城公园、国花园、隋唐遗址公园欣赏靓丽的牡丹。公园里,牡丹品种繁多,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撩人眼目。据老姨和老姨夫说,别的地方种牡丹是稀缺,而洛阳除了公园,就连路边、小区里都种着牡丹,那可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了。据说,洛阳城里有上百万株的牡丹花,仅是一个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的牡丹就多达10个色系、1200多个品种、30余万株。在各个牡丹花园里,游人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围着、靠着、挺着,都不知怎样才能把牡丹的美丽留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老姨和老姨夫和我们边走边看边介绍,看,那里有一丛焦骨牡丹比较有特色,老姨夫说,枝叶挺拔,花瓣若金缕玉雕,花色明净而苍郁。据民间传说,牡丹原生在长安,因违抗了武则天“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摧”的圣令,被贬到洛阳,谁知这违抗“圣令”的牡丹,来到洛阳,就大放异彩。武则天听说后,下令把牡丹全部烧掉,但没想到第二天烧焦的牡丹,竟然开出了又大又艳的花朵,都说牡丹是富贵花,但其实牡丹花是有傲骨的,也是不屈服的,也只有她敢违反武皇训令,那是一种风骨和精神,古今传说赞其骄傲,述其壮烈,誉其高贵坚定,品其卓尔不群。
流连在牡丹园中,我们观赏着不同品种的牡丹,那些牡丹花朵朵金蕊玉芳,赤英溢彩;一盏盏绛灯煌煌紫艳凝霞。有的掩面深隐,晓妆半卧;有的巧笑俯仰,秋波暗传。牡丹花瓣则层层叠叠,四向翻卷,翘首扬眉,那花瓣的排列也极严整,完全不像一般的牡丹花瓣蓬蓬松松的。
在隋唐植物园,这一牡丹花海中有一株牡丹以王者之姿独领风骚,无可替代,那是全国唯一一株“银丝贯顶”牡丹,它是花中极品,难以用价格估量,也是该园的镇宝之宝。虽是牡丹,但是它的花瓣却像像菊花一样千丝万缕,微风拂过,花瓣与叶片随风摆动,楚楚动人。花朵从里至外呈现粉红到粉白的过渡,就像被水墨画晕染一般,显得格外清丽淡雅,成了洛阳牡丹季时最知名的一朵花。
还是感谢老姨老姨夫,让我们有幸观赏到了这一“奇花”。在我们观赏时,那里已经排成长长的一列队伍,就是为了近距离观赏此花,园方还特意安排了身穿古装的5名“带刀侍卫”24小时轮流守护,维护参观秩序。而我们那天正值要返程,时间有点紧,就凑到“银丝灌顶”前,那边吸引“护卫”的注意,这边就急速穿到花前拍照拍摄留念,惹到那些排队的游客有些不满,这一插曲也让我们观赏洛阳牡丹画上圆满的“句号”。
洛阳的牡丹真是千红一笑,万艳同春,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成片的牡丹花海美得艳丽又旖旎,迎风矗立时光耀全城,而我们也真正领略了一城因一物而美丽,生机勃勃的春日色彩,也为千年古都传承至今的魅力所感染。
在洛阳,我们还游览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那是一种惊世骇俗的美与震撼;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黄河小浪底,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虽然我们没有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但已经为它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所折服。除此之外,老姨和老姨夫还驱车陪我们前往开封游览了开封古城,沉浸式体验“清明上河园”的历史人文景观;游览了雄峙中原,群峰耸立,层峦香嶂的五岳之一“嵩山”,也体验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少林寺,所有这些,不一而足,令我们大开眼界,也更在内心涌出感激之情,深深感谢老姨老姨夫一家的辛苦付出。
其实,在观赏风景之外,我们还有很大的收获,老姨老姨夫对待生活的那种真诚、恬淡、乐观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对待和教育下一代孩子的方法上也很有启示,既严格要求,也深切关爱;既谆谆教导,也雷厉风行;既尊重长辈,
,也独立成长。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一个刚入学一年孩子身上,那种优秀的潜质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于我们来讲,又是一种教育和启发。
此番洛阳之行虽然已经结束,但感觉我们和老姨老姨夫一家更深的感情才刚刚开始,有很多的感谢在我们的心里用言语无法表达,也许不用感谢,因为那种感情已经深入到内心里,让我们心心相连,好似美丽的牡丹花映射在我们的心里,开成花的海洋,我们徜徉其中,感受着亲情的快乐。老姨老姨夫,真心感谢你们,让我们对洛阳留恋不舍,也期待着洛阳的再次相聚,期待着家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