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当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松林先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写到“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用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的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它们共徘徊的细微情态”(参见《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118页)。宋诗富有“理趣”,朱熹又是一个哲学家,这首诗写景状物的同时寄寓了人间事物的深刻道理,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和引用,是公认的好诗。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把其中的道理联想推广到生活的诸多方面。这里,只想结合机关文稿写作简要谈一谈从此引申出来的一些想法。
记得我刚到晋城农商银行办公室时,非常羡慕有的同事写作机关文稿不仅手快而且质量高。刚开始,我对于机关文字工作高手的认识,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直以为他们不过是对于机关各种文稿的写作技巧非常熟悉罢了。可是,我读大学时学的是中文,毕业后也一直以文字为生活亮点,对于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不可谓不懂,可为什么刚到机关时在文稿写作方面一直上不了手呢?即使勉强接受任务进行写作,结果要么缺乏深度,要么缺乏高度,要么缺乏新意,而且内容总是平淡无奇。经过时间的积累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我开始认识到自己与机关文字高手之间的差距,不在文章技巧,而主要在于思想认识。譬如,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我可能总是熟视无睹而看不出其中所蕴藏的玄机,但文字工作高手则往往能洞察事物本质而有更多的联想,从而在更高的层面认识和把握问题。这里面有机关文字工作思维习惯的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适应这方面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文字高手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谋划方法,其实都已经与领导要求,工作要求,文稿要求比较接近,所以他们起草的文稿自然也就又快又好。
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民的思想。”(参见《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320页)。这段非常著名的论断,我其实早就知道了,但我并没有及时运用它,以至于对于文字工作高手和领导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产生了种种神秘感。后来才发现,无论机关文稿写作高手还是机关文稿分管领导,他们之所以对于机关文稿写作思维敏姐,根本原因在于熟悉工作情况,而且对于本单位工作具有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可见,在机关从事文稿写作,不断了解,逐步熟悉,深入研究工作情况,这才是“源头活水”。只有熟悉,研究工作,才可能对于工作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才可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可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而这正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而表达技巧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不仅要由文章内容决定,而且要服从和服务于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
总之,在机关从事文稿写作,一定要搞清楚工作,思想,技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了解熟悉研究工作入手,在这方面下功夫打好基础,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才有可能写出内容材料丰富,思想观点鲜明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