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同事,她是名校毕业而且还有留学经历,但是一年的工作让她越来越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生活的压力让她有些失望,毕业后的这种生活也不是她所想要的。
在午饭后散步闲聊的时候,我问她怎么看待社会的。她回答了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是后来她反问了一下我怎么看待社会的,大学生和普通的民工有什么区别。这句反问,让我也有了思考,我怎么看待社会的呢?
要回答怎么看待社会,首先要看社会中有哪些人,有哪些角色,而自己又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在我看来,社会分为了3个层级,也是三个角色。这个划分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小至一个公司。因为无论是哪一个环境中,都有劳动者、管理者和设计者。
01
什么是劳动者?
劳动者是如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序,是最终劳动任务的承担者与完成者。这里面即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他们是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工作。
那么什么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是管理劳动者、维持劳动秩序的人,保证整个流水线能够正常运转。
什么是设计者?
设计者是这个流水线标准的制定者,是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并且拥有随时改变游戏规则的权力。
或许,像刚毕业或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人都会说自己是劳动者,只不过更多是脑力劳动者罢了。那么问题来了,你和其他劳动者有什么区别呢?例如和民工什么区别?
如果说没有区别,都是劳动、赚钱、吃饭,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和民工有什么区别呢?虽然都是劳动者,但是大学生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劳动者,而更像一个伪劳动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层级的潜力,虽然大学生现在身体上是劳动者,但是精神上已经具备了管理者和设计者的潜力。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管理者、设计者有哪些区别?学历?智商?情商?不纯粹吧?这些东西大部分已经具备了雏形,或者还在具备中,不一样的只是家庭背景、经验的多寡和资源的积累程度,当达到他们的年龄时,很多大学生也会成为管理者和设计者,而民工大多数一辈子都是民工,只有少数成为了包工头,而作为大学生,正好相反,达到一定年龄时,大多数都会脱离最基层劳动者的身份。这就是大学生和民工的不一样之处。
然而问题又来了,是不是非要到一定年龄才能实现阶级的跨越?显然不是的,年龄只是代表经历和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时间来加快经验的积累。读书是获得经验最高效的方式,但是这种经验往往是死板的,只可以借鉴,而不能照搬。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唯一的。我们要做的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路。
也有一些同学会说,觉得现在挺好的,成为一个普通的脑力劳动者,挣钱养家糊口也不错,没有必要为了跨层而努力,知足者常乐。但是满足于现状的条件是能够维持现状,如果什么都不做,真的能够维持现状吗?显然不能吧,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维持现状也需要有能够维持现状的能力。这也是所谓的保持上进心,失去了上进心是最快的衰老方式。
02
而且你认为你选定了作为劳动者就能摆脱这个三个角色的束缚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多样的,不仅仅是一个职工,而且还是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各种小团体的成员等各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代表者一次角色划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成为设计者或管理者,例如你以后组建了新家庭,难道家里的一切设计都要靠你的另一半和孩子们打理?难道你觉得一辈子生活在别人设计的环境中就很快乐、很幸福吗?再退一步说,你甘愿接受一切安排,乐于服从一切别人制定的规则,但是你自己呢?你自己的人生要谁来替你设计,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当你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你就已经跨出了设计者的第一步,你设计的人生是让别人设计,但是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宠物,更不是傀儡,所以你永远不能摆脱成为设计者和管理者的命运。
那么既然无法摆脱,就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如何成为一个设计者,如何做好设计。要想做好设计,也要先分析自己可能的身份,例如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员工、领导、消费者、服务者等,然后,在这角色上,你现在可以有哪些设计,例如你就是一个办公室文员,你大多数时候都是既定的安排,整理资料、写新闻稿等等,但是你可以设计一下办公室的环境,设计一下如何能够让文件更加直观整洁,如何让自己更加高效,以便流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家人,享受生活。设计者的路往往是先有起点和终点,再有路径的,如果连目标都没有,你想让你的未来通向何方?
当然,如果你一直兴致勃勃,想要改变现状,摆脱劳动者的角色,想尽快跨越阶层的限制,成为管理者和设计者,那就更好了。因为不甘于现状是上进的最原始动力。你要升级为设计者,首要分析你和设计者的不同,你现在是什么状态?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成功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现在你还欠缺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如何得到?成长的路是升级的过程,而升级的标准是要解决掉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你自己的手中,路也在你的脚下,关键是你的选择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