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启智,以情育情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刘惠敏
有人称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在阅读李镇西的《教育的智慧》时常常确有这种感受,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青年教师的引领等无不彰显着他的教育魅力。
以智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作为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比教给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智慧的启发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一位老师首先要是一名智者,一个只会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的老师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学生近乎是灾难性的障碍。只有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洋溢着生机和乐趣。李镇西老师便是这样的一位智者,他用他的教育智慧启发了一批批学子,他用他的智慧引领着一位位青年教师。
不管是“班主任的自我修养”还是“好老师的炼成”处处都彰显着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他善于利用外界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斗志;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震慑学生的心灵;他民主、科学、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后进生”的转化以及“优生”的优化,让“后进生”变被动的学生为主动,让优生更优;他把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的舆论,运用集体舆论对学生进教育,把对某一位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位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学生真切地感动集体的存在,感动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自然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就不由自主有所约束和要求。李老师让我们看到教师的智慧是灵活地驾驭课堂,是机智地处理教育的冲突,是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是细微之处的真情流露。他以他的教育智慧启迪着学生的智慧,他使学生灿烂如花,幸福如水。他更以他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教育的智慧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是在一个个的困惑的解决中收获的,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卓越中修炼而来的。他以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持续的实践、坚韧的磨炼才能另外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智慧,从而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旷达的境界。
以情育情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真情温暖真情的过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效果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李镇西老师说:“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以真情培养真情。“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心灵赢得心灵”等等都彰显着李镇西老师无处不在的爱!他说:“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他带着学生到户外去上课,他说:“绿水青山,欢歌笑语才是教育的全部。”周末孩子会轮流去他家吃饭;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他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他会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心灵比老师要纯洁高尚。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该有的情怀,那就是真情与爱。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抱着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关爱之心、责任之心、平等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真诚地喜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缺点抱宽容之心,慢待花开;对学生的进步持欣赏之赞,享受丰收。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用燎原的星火点燃孩子的激情。
用心灵赢得心灵,以情育情!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愿身为人师的你我都能够用自己的智慧与真情让我们的教育和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