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读后感(30)

昨天晚上,《梵高传》终于阅读完毕。合上书的刹那,心还停留在他最后离世的画面。

一个从小就异于常人的孩子,一个被父母驱赶抛弃的儿子,一个在绘画领域始终得不到认可的画家,一个有精神类疾病的病人,一个世人眼中令人恐惧的“疯子”。

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文森特,在意外中枪后,只说是自己弄伤了自己,安静的和他的弟弟,也是他此生依靠,并渴望生活在一起的人,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我想,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应该是没有遗憾的。他选择了死亡,无论是意外还是自伤,他都期待那一时刻都到来。

就像在南方阿尔一样,他把耳朵割下来,冒雨出去,又回来,躺在血迹斑斑的床上,等待着,期待着死亡的到来一样。

不能自力更生,是文森特此生最大的弱点。因为他的狂躁性格,还有他多变的心情。

贫穷让他依赖提奥,可同时又给他带来深深的自责、悔恨和愧疚。他为了回报提奥,拼命的学习绘画,希望兄弟俩能描绘出共同的艺术蓝图。

但,现实的结果总是不如他愿,他在一次次的挫败中,情绪低落,精神崩溃,甚至做出疯狂的举动。

但也正是文森特的偏执和坚持,不理会外界的声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才有了他在绘画上史不同凡响的高度。

虽然文森特出生在牧师家庭,但因一直追求最本真的自己,所以过着贫穷糟糕的生活。

尽管在外人眼中,文森特常常流落街头,被人看做疯子,称其不幸。但在文森特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无比富有。

他写道:

我常常觉得自己无比富有,当然不是指金钱方面(尽管我现在贫穷,但也许不会一直如此),而是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可以为之投入全部身心和灵魂,而这份职业又能给予我启发,赋予我生命的意义。
我的心情是多变的,这不用多说,但是一般来说,我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我对艺术有着强烈的信仰,坚信艺术如激流,能将人带到极乐之境,不过,人本身也需要付出努力。我想不论怎样,一个人找到他自己的事业,真是莫大的福泽,我怎能觉得自己不幸呢?
我的意思是,就算身处困境,人生灰暗,我也不愿意、也不应该被看成是一个不幸的人。

这是文森特在1883年在海牙生活期间,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件。

后来,文森特的弟妹,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把他整理成册,并且编辑发行出版。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乔安娜的呼吁,就没有现在文森特在世界绘画界崇高的声誉。

乔安娜是文森特背后的女人,是那个来拯救他作品的女人,也是她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完成对文森特艺术的推广。

通过这些信件的字里行间,我们沿着文森特的心灵之路,看到他对绘画艺术的痴迷和坚持。

他不随波逐流,对他喜爱的画家,他总是带着崇拜的眼神,笔下挥洒着无限的赞美,并身体力行向他心目中的神靠近。

通过文森特的书信,可以看到,笔下的他,不是一个疯子,而是有着对艺术非常精准的感受,和异于常人的深度思考。

他不断的在尝试中,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反复的练习中,找到绘画对生命存在的意义。

信中正如文森特所说,他是一个富有的人,不是金钱上的富有,而是灵魂深处一种精神的追求。

为了自己这份挚爱的事业,他可以不顾一切。不管是亲人的疏离抛弃,还是所到之处,自己的怪异行为遭到非人的戏弄和驱逐。他始终相信,他在走一条正确光明之路,理想之路,并且是极有意义的一条路。

为了这条他认准的绘画之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吃尽了世人给他所有的苦。无论遭遇生活的贫困,还是面对身体的疾病,他始终在和那些不幸对抗,用手中的画笔,诠释生命的存在意义。

文森特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不虚伪,不世故。他的一生,无论好或劣,都是他真实的展示。

他不是后人说的那么伟大,也不是当时人们眼中那么不幸和失败。

《梵高传》阅读完,看到最后因意外中枪而离世,忽然觉得文森特其实一直有一颗慈悲之心。这从他的画作和书信的表达中能提现出来。

他最喜欢画的就是低层的劳动者,从最开始的博里纳日,黑乡的煤矿工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尽管那时他是以传教士的身份前往黑乡,可在那里,他看到黑乡艰苦的环境,劳作的煤矿工人,在脆弱的生命中,找到了他事业的方向。

他在传教失败,精神崩溃之时,痛苦的自省。一个人生下来,一定有他擅长做的事,怎样才能把自己潜在的能量挖掘出来。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画画。

从此,他便一脚踏进绘画的艺术长河里,一路彷徨,一路探索,一路尝试,一路跋涉,最终离世前,也没有实现他的艺术梦想。

继续说文森特的慈悲之心。尽管文森特有许多的劣性品质,但他心底还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可怜的下层阶级。

文森特靠着弟弟的资助,为了绘画及其他支出,花钱没有预算,总是大手大脚。

他在外面常常欠账,生活得捉襟见肘,总体说来,他也身处社会的底层。

尽管身处社会底层,但他依然怀有悲悯之心,看到西恩怀着嫖客的孩子,依然还在卖身,这让文森特动了恻隐之心。

带着拯救西恩和她孩子的心态,对这个红尘女子产生了感情,觉得西恩和孩子给了他家的氛围,让他感受到渴望许多的梦想家园。

当家人得知他和一个妓女住在一起,非常生气。最后,在许多的压力之下,文森特不得不放弃西恩,去了德伦特。

从文森特往来的信件中还能看到,他一直希望有许多的模特供他素描,这样他就可以很好的练习肖像绘画技术。

他雇佣模特,一是为自己的绘画找到方法,同时也给街边那些可怜的人们,提供一点点的生活救助。尽管他也很贫穷。

他会去孤儿院,去施粥场,去农民丰收的田野,有挖土豆的男女,有割麦子的收获者。

每一个劳动者在他的画笔下,都代表着一种真实的生命。文森特想把他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的画笔,画出具有生命意义的画作。

幸好有他的书信在,特别是和他弟弟提奥的书信。里面不仅有他对每一幅画的描述,还有他一生的的思想路程。

他不是容易被打倒的人,他只是一个为了艺术,不和社会同流合污罢了。

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艰难的跋涉,没有同行者,没有安慰,没有鼓励,有的只是别人眼中的不幸和失败。

当他写下,自己找到绘画的事业,是莫大的福泽时,又觉得文森特生活没有那么糟糕,他只不过在享受艺术带给他精神的丰盈,而常常忽略真实世界里的冷嘲热讽吧。

通过文森特的画,还有他留下大量的宝贵书信,足可以看到他一生对艺术的执着和努力。

他一生的波折,只为绘画而活。画为心声,画载他情,画他所思。

这就是文森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