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结束前的道别
一、分离过程的动力
分离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也因此是一个如释重负和高兴的时刻,但离别也暗含着分离和丧失。来访者常常在进入咨询前就已经经历了充满伤痛的,未解决的离别。
二、告别的模式:
1.贬低:为了使离别对彼此变得容易一些,有些人会贬低过去。
2.不辞而别:即使在进展顺利的工作进程中也会出现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没有解释的中断,这也遵循了一种模式:“在你离开之前我先离开你,我是主导者。”
否认:
3.退行:为了维持这种联系,在分离阶段来访者又发展出新的或旧的症状。
4.戏剧化、胁迫:
5.投射、人格化:
6.理智化:讨论结束时异常冷静,不带任何情绪表达。
7.逃避、转移、拖延:每当谈话转向说再见的时候,就会转移话题或是又开始讨论哪些想法人就是可能。
8.争吵:最后阶段会因为面对分别的话题不知所措导致突然的冲突,这种模式和贬低有些类似,因为这也是用来逃避将至的变化。
那些和在建相关的情境交错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醒着我们早期的那些伤口,因此要提前计划告别的阶段。度过这种分离并体验与之相关的情绪,是应对和可以开始新关系的必然过程。
三、告别过程的不同阶段模型:
①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
关注即将去世之人——临终诊断时的情感反应。
1.拒绝:不愿意且无法承认这些是真的。
2.愤怒/暴怒:为什么是我?
3.讨价还价:试图改变事实。
4.悲伤/抑郁:在所有的尝试都失败时。
5.接受、同意:意识到现状和剩余的时间。
6.重新定向:在所剩无几的生命中,我能做些什么?
②维蕾娜.卡斯特:关注一个人悲伤或觉得无从应对丧失。
1.拒绝相信:情感阻滞情绪,像被罩住一样僵化。
2.情感爆发:愤怒,悲伤,焦虑,内疚,痛苦。
3.寻找和分离:开始理解,打断与死去的亲人之间的接触。
4.重新看待生活和自己的新阶段。
给悲伤的来访者进行咨询时,要注意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当计划告别时,一个有帮助的做法是,可以假设来访者会有一些普遍反应——特别是当人们和某个来访者工作了很长时间,曾经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治疗进展非常顺利,咨访关系很牢靠,或是当主要的危机已经过去了,或者当一个极大的压力事件已经成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