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故乡,就会想起松花江边的那个城市,想起春天里,街巷中盛开的丁香花。
在那城市一隅的一个大杂院里,住着姥姥、姥爷、幼小的我,还有一些老邻居。
那里的生活是安静的、寂寞的,也是温暖的。不知道为什么,成年后的我每当想起,总会生出些许惆怅。
那些个漫长的午后,在姥姥和邻居老太太们的聊天声中,我曾趴在小板凳上百无聊赖地想:一天怎么会这么漫长啊?那时的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自己何时会变得像他们一样年老.....
6岁的那个夏天,爸爸第一次带我回老家。这个“老家”,是我户口本上的籍贯,是爸爸出生长大的地方。提起它,爸爸的眼神中满是思归的热切。于我,它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所在。
我们乘火车转汽车,辗转了十来天,终于回到了爸爸日思夜想的“老家”。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家当时的模样。因为对于我这个在城市长大,从来没见过农村的孩子来说,那里真的是天堂。是的,用天堂来形容毫不为过。
黑瓦白墙的老屋,屋前是一片空地,空地的两边各有一棵香蕉树,据说那一年的香蕉,爷爷命令先给我吃。
站在屋前放眼望去,开阔的晴空下是一黛远山,农田一直延展至山脚,在屋前空地和农田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后来知道是灌溉渠)。坐在石板上,把脚丫放在沁凉的流水中荡来荡去,好不惬意。
记得当时正赶上收花生,奶奶把收获的花生带壳用盐水煮熟,放在篮子里,就吊在房檐下高高的竹竿下,想吃的时候就拿下来。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新鲜的带壳花生,而且是盐水花。那一年我也吃到很多新鲜的红薯。这两样吃食,让我回到北方那个大杂院后不停地跟周围的人们炫耀。
老屋的后面的是个小山,上面植被茂盛,有竹子和橘树。当时橘树刚开始结实,小小的深绿色的果实挂在枝头,吃到嘴里又酸又涩,忍不住吐出来。那一年,我没有等到橘子成熟就跟着爸爸离开了。
我在松花江边的那个城市长到三十岁才离开。那时,姥姥姥爷早已离开了我。没有他们的地方,似乎缺少了些温度,也少了些许牵绊。
我决定到更温暖的地方去,去看看不一样的生活。
那一年春天,我生日的时候,丈夫带着我们的决定出发了。我们心中充满甜蜜的希望,挥手道别。送他回来的路上,我看到天那么蓝,蓝的晃眼;杏花开了,在蓝天下那么灿烂。丁香花的香味包裹着我......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人生如滚石下山,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
转眼之间,在这南方的城市已经生活了十几年,我们在这里生下了女儿。女儿一天天长大,我们常常逗她:“你是哪里人?” “我是**人!”她总是干脆地说出她出生长大的这个城市的名字,没有一丝一毫的犹疑。
可是当别人这样问我时,我的答案总是飘忽不定,有时会说出松花江边的那个城市,有时又会说出“老家”的名字。
这里离“老家”很近,只要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爸爸已经永远的回到了他的“老家”,实现了他“落叶归根”的渴望。每年清明我会去看他。在老屋前远眺,我总是很难相信:当年的天堂,如今是这样的萧条。而我,除了爸爸的坟墓和6岁那年的记忆,似乎和那里再无亲密的连结。
这里离松花江边的那座城市很远,可是,每当我千里万里一路期盼地回去,走在那些曾经熟悉的街巷中,那忽然而至的巨大的陌生感,竟让我的心仓惶无措,无处安放。
是的,就像是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何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