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母亲在灶屋热洗脚水,之后,准备煮晚饭,这时,父亲也去了灶屋,不知他俩在嘀咕啥,不一会儿两人就吵了起来,双方的骂词都很刺耳,只依稀听到一些原由,母亲对父亲说:“孩子他爸,你要盖下房子哦,……一到下雨人都去不得,连煮口吃的都困难,”父亲听后,骂骂咧咧地吼道:“你说得那么容易,你不去盖,那上面的房领都扬了,”母亲又争辩道:“我该什么都做了,你回来把你顶在脑壳上,我有法做的没给你留着,”父亲听后更加一副大男子主义,我在侧屋恍惚听到两人差点争吵着打起来。
后来,不知怎么的,俩人又扯到了钱上面去了,父亲大骂道:“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挣钱,钱都到哪儿去了,就是你个龟儿婆娘在家把钱用完了”母亲当然也不是好惹的,“我把钱用完了?你自己有几斤几两不知道吗?这些年我把三个娃带大到现在,又当爹又当娘,屋里哪样你管过,我不会过日子能把三个娃带大吗?你在外脸脸笑,活要面子死受罪,回到屋我就是你的出气筒,我不晓得?”母亲不依不饶的说着。父亲见此状,像心虚似的,嘴里嘀嘀咕咕,干脆跑到歇房屋里去看电视去了。
记得母亲曾给我说过,在我还在她肚子里还差一个月就出世时,爷爷外出打工出了事,奶奶不甘心下半辈子自己孤苦伶仃的过,就改嫁了,当时家里什么都没有,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成问题,母亲父亲可谓是白手起家,后来狠心休了一座土房,再后来有了我之后又有了妹妹小琴,父亲母亲想过出去打工,来改善生计,可又想我和小琴没人照顾,于是母亲留在了家里带我和小琴,父亲想到能照顾家里,最初在镇上的一家水泥板厂做工,直到我和小琴都上高中,父亲靠在水泥板厂做工挣的钱已经不能满足我和小琴的学费、生活费了,再加上水泥板厂也不景气,父亲这才选择了外出远门打工。这些年为了供我和小琴读书,又没人帮忖一下,时至今日,街坊领居都修起了砖楼房,大多数也买了小车,父亲更加焦急,总是有事没事冲母亲发脾气,在我记忆中他们没少为了钱吵架。
母亲热完洗脚水,又给我们煮了碗,自己却没吃,还说自己不饿。后来父亲母亲没说话,今早,母亲又早早的起来去拔萝卜,挖土豆去了,我和小琴也起晚了,父亲起来见母亲没煮早饭,又开始嘀嘀咕咕骂人抱怨,过一会儿,见我在煮饭,又开始嘀咕起来,我没理他,他没趣的自己夹了一碗小琴前几日泡的鸡脚,踢了一瓶维维豆奶,去了另一间屋里吃了起来,边吃还边嘀咕,后来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父亲母亲也没说话,父亲只管吃。我实在有些不理解他们的相处模式,真是应证了那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吗?本没多大个事儿,弄得双方都不说话,我不知该帮谁好?父亲向来大男子主义特强,母亲则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想想都这么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不插手为好,他们应该过几天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