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博士里面只要有一个混得差的就说读书无用 一千个小学生里只要有一个混得好的就说不读书也行

        一百个博士里面只要有一个混得差的就说读书无用。一千个小学生里只要有一个混得好的就说不读书也行。这就是不少人对于读书是否有用的现实评价标准。看到博士里面,只要有一个混的不如意,就会说读书读傻了,就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到小学生里面有一个做生意发了大财的人,就会说,读太多的书,有什么用处,人家书读得少,不是照样出人头地?!

       中国人向来崇尚耕读传家,高度重视读书。认为一等人忠臣孝子,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渗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时至今日,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标语还能让人记忆犹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对于读书的作用,说得再到位不过了。作为一代君王,他这样写道;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时期,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考取功名后,才能得到财富和美女。

       苏轼的名句“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读书的决心和妙用。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说法,叫一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苏轼文集》《记黄鲁直语》:“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读书会让人言语有趣,会让人受到欢迎。

      以《布朗勃尔上校的沉默》(1918)一举成名的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道: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可见,读书是打开崭新生活的敲门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曹方圆在文章《读书是为自己受用》中结尾时说: “临盏清风,对朗月,登山涉水,肆意酣歌”,读书可谓天下第一等乐事。然...
    乔木晨曦阅读 731评论 4 31
  • 宋朝黄山谷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一个人面对书库这样一个巨大...
    精气神806阅读 291评论 0 1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忽然想起一句名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诗流传千年,至今仍弥散着幽香的书卷气息。但它出自谁人之手...
    夜间列车阅读 1,052评论 0 6
  • (文/西南石油大学 赵凡琪) 时常想起电影《罗马假日》中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
    ZhaoFQ阅读 469评论 0 1
  •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有余力,则学文。结合上下文,意思是说我们做到了礼义仁智信、忠孝廉耻勇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
    韬奮阅读 806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