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报刊、杂志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人类穷尽一生都不可能读完读尽。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以及怎样才能做到高效读书,把书中的智慧化为己用呢?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教会我这些方法。
1. 关于选书
读书先要选书,作者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维度介绍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全书用了近1/3的篇幅讲述选书、购书。两道读书工序都借助到笔记本,随时随地把自己想读的书记下来。例如:
0 “制作购书清单,记录的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其他人写的书评,报纸杂志上有关的书评可以剪裁下来粘贴在笔记本里”。
*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观点:选书购书有一份清单,有书名和作者以及书的题材即可,现在网购方便,很容易就能买到想要的书。虽然我自己也有随时记录的习惯,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长串清单,有时翻开笔记本,看着清单上的某几本书,实在想不起当时自己为什么要收藏,书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完全回想不起来,还没读便成了无用之书。就选书这一点,作者做得十分到位。对购书清单上的每一本书,无论是别人的书评还是自己当时想要买书的想法,都在笔记本里有详细的记录,奥野宣之写到”哪怕过了一年半载,翻开笔记本就能很快找到当时想读某本书的理由以及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购书清单这道工序可以帮助我提升选书的精准度,在我购书之前就清楚的知道:这本书能够在哪些方面帮助我实现提升。
至于购书,作者十分推荐到实体店感受购书本身带来的愉悦,因为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可能还会发现意外的惊喜。这一点我觉得就看个人喜好了,比如我自己就不喜欢去书店购书,因为我对书我是个容易脑袋发热的人,有时到书店本来只想买某一本书,结果溜达一圈一口气买了好几本,读了以后才发现,额外买的那几本并非我需要,还付出了时间、精力成本,这就是冲动的代价呀。所以未来,我会踏踏实实的把我的购书清单管理好,精准选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
选购好自己的书,就该进入读书这道工序了。也许每个爱读书的人都应当自问一句,我真的会读书吗?
0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多“
* 我过去读书没有想过还要输出什么,读过便罢。因此对书里的思想自然不会达到深刻的理解。这样读书,倒是有些自欺欺人了。”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就是带着任务去读书,读完了总要能说出个三四五六来,说得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这时候你需要读书笔记。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转变为”读书为了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从而做到输出,读书的侧重点也就发生了变化。
3. 如何做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的葱鲔式笔记法是”摘抄+感想“,摘抄用”0“表示(本来是个小圆圈,但是我不会),感想用”*“表示(本来是个五角星,但是我也不会)。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就在实践这个方法。
0 ”读书笔记只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读书的重点是识别清楚自己认为哪些内容很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
* 写下自己的心声,整理自己的想法。最初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本来只想写一句话,但是写着写着就把书中的某一句话而引发的思考和感受一股脑儿的都写了出来。原来做笔记是真的可以给自己带来惊喜的。
0 “读书笔记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连续几天不写读书笔记,再翻开笔记本的时候就会提不起精神。读书笔记不能为了写而写,要踏实的写,并正确理解书的内容,不可以走形式”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付了事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读书笔记是给自己做的,笔记的质量也映射出一个人的责任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何为最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对我来说,最好的笔记能够让我不用重新打开书本对照,仅仅自己摘抄和写下的感受就可以回忆起书中对应章节的内容,并正确理解。
4. 摆脱思想上的懒惰,独立思考
0 “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
* 的确,读书的过程中,作者的某一个观点可能会激发我们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可能与作者的一致也可能相悖。我觉得,比如与作者相悖的观点,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一定要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翻看笔记,再思考是究竟是作者还是自己正确,抑或两种观点都存在合理性等等。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读书不能一味的拿来主义,别人写什么就信什么,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摆脱思想的懒惰,独立思考,读书笔记可以帮到你。
5. 学会输出
0 ”哪怕是你自认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别人说明或写出来,还是会出现许多模糊不清的内容“
* 不知道大家怎样,我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想得明白,一到说的时候就没章法,别人没听懂,把自己也说糊涂了。一方面,将来我要勤于书写,手写,书写的过程本身就在雕刻表达的逻辑。写到这里,我又发现一个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把思维视觉化。如果没有写这一小段文字,我可能不会发现这一点。
6.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0 "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内容,我们需要重新读读书笔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重读笔记时间",例如睡前或洗澡之后。一定要重读笔记,每重读一遍都有机会增进理解。”
* 过去读书就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更谈不上重读了,书也自然是不会重读的。因为每读完一本书都想不起这本书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看了奥野宣之的这本书后,我想原因就在于,读书的过程中少了“摘抄+感想”这道工序。摘抄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感想增进领悟。然而摘抄也好,写感想也好,只是当时的记忆得到了强化,我们的大脑毕竟不是计算机硬盘,可以永久保存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忘得一干二净。为此,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强调重复做一件事的好处就是熟能生巧,当一个新的技能变成习惯性动作的时候,自然就忘不掉了。其实重读笔记这件事,根本算不上新技能,我们很早以前就会,只是自己没发现而已。上初高中的时候,考试前我们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读教材、读笔记,为什么我们能不假思索的列出一大串计算公式?为什么一大段一大段的政治理论我们能够信手拈来,甚至能说出是在课本里第几页、第几段?这就是平时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温习课本以及学习笔记的功力。但是,相信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以前那番本事了,就是因为很久很久没有复习。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读完一段文字感觉晦涩难懂,于是多读几遍,理解起来就会容易一些。曾国藩有一条关于读书的原则: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
书和笔记,
养成重读的习惯,这是认真对待书这个朋友的态度和实践;
养成重读的习惯,书这个朋友也会认真的给我们反馈,帮助我们成长。
读书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是圣羊羊,愿这篇文章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