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如何让练习题说话?
精心设计练习题,让练习题成为发现学生错误的显微镜,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以结果定终身,在评价时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却忽略了其实在很多正确答案的背后,也藏着很多学生的错误认知,和学生的不理解。特别是当一些评价的习题,评价方式不恰当时,一些错误的认识,模糊的理解就会被掩盖在“正确答案”的外衣之下,难以被发现。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要借助一些高明的、巧妙的习题设计,让习题成为发现错误的显微镜,帮助我们准确查找和分析学生的错误。
例如:在分数运算中,学生受”凑整“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遇到类似这类题目时,
常常会出现先算加法,后算减法的错误。但如果我们在设计题目时,没有精心思考,设计成这个题目时
那么题目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
本来是要考察运算顺序的,结果学生在算了后面的结果后,发现9/10不够减1,于是,只能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这样虽然学生的答案是对的,但究竟有多少人是真正明白其中的运算顺序,有多少人是因为无法计算后又进行调整的呢?我们无从得知,所以,这样的题目,其价值充其量也就是个技能训练,达不到思维提升的目的。
再如:
很明显,这是考察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但题目设计时,数据是经过精心思考的。
1.两个分母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通分的方法并不简便,从而能自觉地想到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1/28×32的结果是一个假分数,而前面的结果是整数,学生很容易直接就用整数加上假分数,写出一个非假非带的分数来。这个问题历来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引起注意,同时也加深对带分数意义和带分数与假分数关系的理解,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思维活动,只要用心思考,留心发现,细心总结,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