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非常有共鸣:语言是一个人思维的外显,同时也是引导对方思维的工具,比如学生迟到了,很多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迟到呢?学生想的是有迟到的理由,如果你问,怎么可以保证明天准时到教室?学生想的则是保证明天准时到教室的方法,前一种找理由,后一种找方法。
家庭教育中,启发式提问能解决很多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减少多次亲子矛盾的发生。比如,今早小宝提出要去套圈赢枪(因为昨天赢得了,所以今天还想去)我努力放下“为什么还去?不是有吗?还要两把?”的习惯式提问,而是进行启发式提问“再得手枪想玩什么游戏?跟谁玩?怎么玩?”于是孩子兴奋的讲着自己创想的游戏,还问我是不是很好玩!接着我们又对“套圈一定能赢枪吗”的事情做了讨论,最终他决定两把枪给自己4次机会,带80零花钱去,套住了就玩之前想好的,套不住改游戏。
结果如愿以偿,有爸爸的帮忙,果真用了三次机会花了60元,套住了两把枪,下午约了小伙伴高兴的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