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身边——《学记》感悟(云伴读18)

思维导图:
课堂感悟:

在孩子身边——《学记》感悟(云伴读18)

这节课的《学记》解读主要是讲教师要怎样教,我觉得非常适合现在的我。

这一节课俞老师说的一些话我很认同,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老师始终在孩子身边。

在说到第十章的时候,俞老师说“老师始终在孩子身边”。我觉得结合现在我们都宅在家里的情况,真的很有感触。

前两天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在微信上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学啊?”当我说不知道具体情况,到时候通知到时候,她回复“老师,你能不能发一张你的照片给我呢?最好是近期的,我想你了。”

这一个假期,我在不断地听网络课程,写笔记,关注疫情通知,除了发班级通知,从来没有想起过他们,可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们付出的爱是不平等的。所以听到俞老师说“老师始终在孩子身边”这句话,会让我内心有一些感触。

身为老师,可能学识不是最高的,甚至到了高年级,学识方面不如自己的学生,但是你给学生们的陪伴,是没有办法替代的。

我觉得,始终陪在学生身边,就是老师最好的做法。

二、在合适的时间里解决事情。

在问题发生前避免问题的发生,让学生避免错误的做法。

我记得我刚接手班级的时候,有个孩子写每一字都是倒下笔,写字好像画画,看他写字我经常非常着急。这个孩子就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被适时阻止,导致很长的时间没有纠正写法。但是很神奇的是,他是知道每个字的正确笔顺的,只是写字改不过来。

虽然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完全改正写字的顺序,但是已经好了很多。

今天知道了要在合适的时间里解决事情,让事情在没发生之前被解决,先教后做。我也会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这一点。

希望在今后的伴读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

随堂笔记:

“云伴读”No.18

《学记》

俞正强

一、第八章:教育四兴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1、相观:互相进行比较。

学生之间互相思考,老师之间互相思考。

2、举例:

小学数学:三年级容易两极分化。离开数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出现问题。

做法:不让这件事发生。

节点:数的认识。位置的建立。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3、正确做法:

大:在合适的时间里解决这件事情。

小:一节课里有教学环节,启程结转。

二、第九章:教育六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教的目的:成就学。

2、燕朋:交不好的朋友

3、燕辟:做不好的事情。

4、《学记》:很注重友和师。

三、第十章:善于教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君子善于教:君子教出来的人是君子。

2、强:严格要求。

3、目标严格。

4、事情从容不迫地做的,老师很缜密地看着学生。

老师始终在孩子身边。

老师始终有所节制的。

五、第十一章: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四个不足:

贪多

世界偏窄

变来变去,做不长久

做过了就不做了,三天打鱼四天晒网

2、学习应该是有边界的

3、把好的地方发挥出来,把弱的地方弥补一下。

4、老师的本分: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