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经常看到同龄人发的育儿知识,亲子照片,带娃中的点点滴滴,每每都心生佩服。为人母亲之后才深刻领悟到,育儿不易,得有强大的内心和体魄。内心脆弱,体魄不健康,下半年的目标是动起来,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被六爸挂在口头的,工作上随便做一做给迷惑了。
今天学校招生,一大早七点半我们带着崽崽从家里出发,下午将近六点奔赴回家的路上。六爸突然对我说:我觉得崽崽还是要带在身边,可以见证他的成长,毕竟带娃是我们的责任。说的情感真挚,态度诚恳。奈何做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容易。晚上八点多我喂崽崽吃饭,崽崽有点困了,总是摸头,用他拿了肉呀,菜呀,油兮兮的小手,过了大约十分钟,他非常不耐烦了,用手直接去擦眼睛。我赶紧制止了他,抱起来,去厕所里面洗手。他不乐意了,大声哭闹,把他的手洗完,我直接把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站着。他一边哭哭啼啼,一边找我抱。我没理他,想着还有围嘴没洗,餐桌没洗,碗没洗,赶紧忙自己的去了。崽崽不依不饶,哭喊了一会儿,要我抱他去外面大厅。他奶奶坐在那里聊天,我没理他,直接说:你自己去,我不会抱你出去的。我的情绪就要全面崩盘,默默得做自己的事情,没有理他。明明家里四个大人,却只有老奶奶一个人不断喊崽崽转移他的注意力,后来还站起来跟着崽崽后面逗他。其余人好像当我们不存在。
还好,哭了大约三分钟,崽崽忘记了这件事,又开始房间里面走来走去玩起来。
我一直不太高兴这种带娃模式,大抵是我感觉母亲为了孩子,就算工作累了,强打精神也会去扛起来,六爸却不是这样。工作累了,可以直接睡一下午,不累,也是经常一下午。大概是他觉得反正有他妈带,他妈大概也觉得是帮他带小孩。所以,学校经常说让个人带一个小孩,我只想说#三个和尚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今天写下这一段很平静,源于昨天看了好友转发的一篇文章。以下内容来自复制:
错误的逻辑
因为“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并且读了不错的大学”,所以“高中没毕业的张三嫁了个高富帅老公开MINI COOPER而我还在挤地铁”是天理不容的;
因为“我的确没给我的孩子盖好被子导致他着凉了”,所以“我必须自责(一个不合格的母亲难道还有脸唱歌看电视逛公园么?)”;
因为“我婆婆是一个如此愚昧而自私的人”,所以“我因此而感觉倒了大霉是必然的(换上你来试试?)”
记得一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的事情无法避开时你就必须接受”,这不是无奈的被动,而是大智慧。
学历低的张三为何就不能嫁个高富帅老公?你的情商足够么?张三除了美貌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么?
你因为没有给孩子盖好被子而自责了一整天,但你是否也因此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一个妈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整天的时间去工作或者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经验,而你却仅仅因为自责而浪费了它,难道自责带来的一点点不光明的心理补偿就那么重要么?你的自责是否正是你逃避的手段呢?
你的婆婆愚昧自私,是否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宽容?即便她真的愚昧自私(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两个词语的定义程度是不同的),但就连一个愚昧自私的人都能够左右你的情绪,可见你的情绪有多么容易被左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