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幸运的是,通过学习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理论,父母可以教出乐观的孩子!
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悲观则是指“在遭遇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乐观的孩子。但是,现实是有的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表现出来的总是悲观。
家长如果想教出乐观的孩子,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当家长批评孩子或者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家长此时在塑造孩子自责时的解释风格。
乐观的解释风格才能塑造出乐观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解释风格呢?
解释风格(explaining style)是指某人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每个人的解释风格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与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1、永久性:偶尔VS.总是
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来自自身个性上的缺点,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是心情及其它短暂、可改变的状态。
当坏事发生时
永久性(悲观的):“永远没有人会和我作朋友”。
暂时性(乐观的):“当你转学时,需要时间来交新朋友”。
相信成功是由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性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当好事发生时
暂时性(悲观的):“赢得拼字冠军的唯一原因是我这次很认真练习”。
永久性(乐观的):“我赢了是因为我是个努力的小孩,并且做好充分准备”。
2、普遍性:特殊VS.一般
对失败解释持有普遍性看法的孩子,当他们仅在一方面失败时,就会完全放弃;相信特定解释的孩子,也许在某一方面有了无助感,但是仍会坚定地走完全程。
当坏事发生时
普遍的(悲观的):“所有老师都不公平。”
特定的(乐观的):“卡迈老师不公平。”
当好事发生时
特定的(悲观的):“我对数学很在行。”
普遍的(乐观的):“我很聪明。”
3、个人化:内部归因VS.外部归因
解释风格的第三个维度:个人化,即决定是谁的错。当坏事发生时,孩子可能会怪罪自己(内部归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归因)。怪罪其他人的孩子会更少地觉得愧疚和羞耻,并且更喜欢自己。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将不好的事情皆做外部归因。我们有以下两个行动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当孩子做错事,不要轻易就算了。当孩子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第二个目标是:不要总是埋怨自己。教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当错在他们时,他们必须负起责任并且尽力修正其行为;当问题与他们无关时,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家长要改进孩子的解释风格
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养成乐观性格的基础。作为家长就需要改进孩子的解释风格,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确定他负起了实际的责任;第二个目标是让孩子责怪行为本身而非普遍性自责。
永久性及普遍性的自责被称为“普遍性自责(general self-blame)”。通常,“普遍性自责”不仅损伤自尊(内在化),而且造成长期(永久)及普遍的消极与无望。
暂时且特定的自责被称为“行为性自责”(behavioral self-blame)。孩子责怪某一特定行为而非指控自身个性,由于行为性自责指出可改变的原因,激励孩子更努力地改变行为,所以可以防止问题的发生或是能够帮助克服挫折。虽然孩子的自尊受损,就像普遍性自责的孩子,责怪自己的个性时也是一样自尊受损,行为性自责的孩子不会对改变应该改变的事情感到无助。
家长批评孩子时要采用正确方法
家长批评孩子时的正确方法包括两个规则:第一个规则就是准确;第二个规则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当父母责怪可变化的与特定的问题起因时,孩子就开始学习到乐观。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孩子有错时,如果事实允许,那么着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
如果你今天批评孩子懒惰,而不是批评他不够努力,那么孩子不仅会相信他是懒惰的,同时也相信他的失败是来自永久的及不可改变的因素。当孩子仔细聆听父母如何解释他们自身的不幸遭遇时,他们会以此作为模式。如果你是个悲观者,你的孩子会直接从你身上学习到悲观。
如何批评一个胡闹的孩子
依莲娜是个10岁大的孩子,与父母及3岁的弟弟丹尼住在一起。一天下午,妈妈带着他们去儿童动物园,从上车开始,依莲娜就不停地与弟弟捣蛋。她告诉丹尼,爸爸是她一个人的,丹尼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她告诉他动物园的狮子会咬掉他的头;她告诉他动物园的旁边就是监狱,如果他做错任何事,就会一辈子把他关在监狱里。依莲娜很少这样捣蛋,妈妈心里很不高兴。
“依莲娜,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你教丹尼玩游戏,你与他分享玩具,你使他觉得特定,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都不友好。动物园对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下他对他一点也没好处,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依莲娜,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这类批评才是最理想的。依莲娜从这里了解到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个好姐姐,可是她觉得今天我对丹尼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妈妈和丹尼都会比较高兴。妈妈的批评显然是内部的,但却是特定的可改变的。她指引依莲娜迈向正确行为,而没有指责她的个性。
假设妈妈是以下面的方式批评依莲娜:
“依莲娜,我真是烦死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我本来打算三个人出来好好玩玩,你却来捣蛋破坏。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们出来玩,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捣一些把戏,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这样的批评是有害的。妈妈将依莲娜的个性一笔抹黑。依莲娜被称为顽皮小孩(个性上的)及被指责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永久性及不能改变的)。孩子接受这种批评后所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很坏的人,妈妈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总是搞坏她所做的事。她是对的,我应该离家出走,他们没有我会比较好。”依莲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唯一能做的就是很情绪化地退出。
孩子最初的乐观或悲观风格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不仅从现实世界中得到,也从聆听父母如何批评他和批评自己中得到。如果他的解释风格逐渐变成悲观式,他就容易抑郁及很难取得成功。一如我们的抑郁预防计划所示,抑郁并非不可避免,父母及教师可以尽极大地努力来预防它。
孩子的乐观从哪里来
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得来的悲观性批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所以,要想教孩子乐观,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家长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可以改变自身的悲观,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具有掌控感的经历,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教导孩子学到乐观的技巧。
当你的孩子心情抑郁时,他只有两种技巧可用。他可以停留在那个情境中采取行动,试图通过改变情境来终止抑郁的情绪;或者他可以放弃,离开那个环境,这个方法是以将环境整体移开来终止抑郁情绪。第一种方法就是掌控感,第二种方法则是无助感。
要使你的孩子经历掌控感,必须先让他经历失败、心情抑郁以及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没有任何步骤是可以跳过的,失败与心情抑郁是建构成功与良好心情的必要过程。
同样,多次成功则会使孩子学习到乐观,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成功之后继续成功。
母亲的乐观或悲观与她的孩子(不论男孩或女孩的乐观或悲观)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解释风格不经意地影响孩子的成人,并非仅是父母,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每日接触的事物都直接关联与孩子的成功或失败。当他们批评孩子时,他们的批评方式就会影响到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孩子很快开始运用从他所敬仰的成人那里学到的某种解释风格,并用它来批评自己。
将失败归罪于能力差是十分悲观的,因为能力是永久性的。而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在面对失败时,会造成他们无助及消极;而乐观的解释是将失败视为挑战,用行动来反映与制造希望为基础的。
霍文效应:掌控感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托马斯-霍文(Thomas Hoving)是很难缠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他以高度的鉴赏力、察觉力以及自身在艺术判断方面不可动摇的自信心而闻名。但是他并不是一向都是如此的。
他19岁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成绩不及格,他感到焦虑、自卑并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在辍学之前,霍文决定去上最后一门课,那是有关雕塑方面的高年级讲座。第一天上课,教授讲台上放了一件有细长管子的发亮金属物。
“诸位,”教授对8位普林斯顿的学生说,“请对此物件的美学优点特质提出意见。”
“圆滑的流动性。”长青俱乐部的一位四年级学生说。
“球形和谐。”三年级的学生附和道。课堂里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喝彩,直到只剩下这个三年级的长着青春痘的霍文。
“嗯,这个东西磨得太光滑、太机械化、太冷、太流线型、太具功能性,这不是艺术品。”霍文道歉地喃喃而语。
这件物品是妇科用的子宫镜。
“从此以后,”霍文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我了。”
霍文转变的事件是正面的。家长可以相信,打破儿时或青少年时期生活惯例的一项重要事件,不管好坏,可能会使孩子重新定义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价值,从而显著改变他们的悲观或乐观。
家长对孩子的乐观性格的养成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家长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形成乐观的性格,还可以采取有效的办法教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