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书,薄薄的一本,45分钟读完。
作者约翰·史崔勒基,他和书里的“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
他本来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了7万英里路。
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作者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成为更多读者人生旅途中的伙伴。
“那是一个夜晚,我走在一条黑暗、偏僻的路上。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正是我那个阶段人生的写照。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我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前往哪个方向。”
这几年的自己,其实也是从这个状态中走过来的,焦虑、迷茫,不知所措,曾经也和作者一样,努力读书、高考、之后又努力工作、创业、挣钱,之后过了一阵有钱有闲的生活,生活却突然失去了意义,于是读书、旅行,几乎把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都尝试过了,一点意义也没有,直到三年后的现在,跟随心的决定、重新上路、出发。
“人的心灵也好、灵魂也好,不管你用什么词形容,它都会去追寻答案。这个问题会占据提问者生活的优先位置,直到有一天他找到答案。”
“要是有人找到了答案,就会产生另一股同样强大的力量。人们一旦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他们就想实现这个目标”
此刻当我敲击到这里,不免一阵热血沸腾,我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呢?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今天是周末,只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码字,而且还很快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末是他们快乐的休息时间,不过于我而言,如果在办公室码字可以让我激情满满、可以让我快乐,那么我为什么要休息呢?我们不断追求的,不就是让自己快乐的方式吗。于是想到了之前待过的一个工作室的老板,一年365天都会到办公室,即便要长途跋涉、每天走很远的路,我不禁羡慕他这种工作方式。
“一个人要是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
“所以,如果我的意义是帮助他人,那我应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只要它符合我对帮助他人的定义?”
看到这里,不禁思考自己人生存在的意义,哪些高光亮点时刻,我想,也是帮助他人吧,通过演讲,这总能让我热情满满、热血沸腾,不过当下的自己,依然是在一个舒适区里,还没有正式迈出去,也许是还需要一个缓冲过渡的阶段吧,或者自己可以从简单一些的直播开始,直播互动、对我来说,可能是当下难度较小并可以轻松开始的一种方式。
我喜欢和别人说话,我喜欢激励他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若我本周开启了这件事,期初一定会很难,先给自己预定一个较低的心理预期,不过只要我开始了,并且坚持了下来,我相信,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海龟从不与海浪竞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我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我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我还能与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的力量顺势向前了。”
这里讲的就是要顺势而为,如论你再强大有力,不过可以让你领先一阵,而生命本身就是既有逆境又有顺境,让逆境来临时,顺势而为、保存体力就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便是休养生息、不需要再过度去证明自己。调整心态、安然度过,才是良策,一点一点的积累,等到下一次机会来临。
另外就是如果你和自己想做的事不在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很多精力,等到你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之前在这次开工前,也是南京疫情再次爆发期间,我刚好从上一份难熬的工作中辞职,于是就想在家里躺着,甚至什么运动也不想做,就是想放纵、放任自己,于是整整22天,我都躺在床上,躺到整个身体软绵绵,快退化了。
到有一天实在躺不下去,躺着已经难受的时候,就想起来了,因为躺着比站着累,不出门比出门累,所以,自然而然,出门做事去了。
那你的人生当中,那些会消耗你注意力、精力、而又与你想做的事情不相关的事情,都是逆向的海浪。
“你见过每天都全力以赴做事情的人吗?他们是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能真正乐在其中的事情上?”
对于自己爱做的事,似乎怎么做都不够。他们根本不需要去远方旅行,就能时刻让自己充满干劲。就如此刻这些文字一样,自然而然地,从指尖冒了出来,甚至丝毫都不需要思考。
“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人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人通过冥想问自己为什么存在;有的人一边听自己最爱的音乐,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选择到大自然中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流分享这个话题;还有人会通过阅读,在书中理念和故事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那么,什么才是你的答案,不禁又回到了本书开头提问的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来到这里?(你存在的意义)
2、你害怕死亡吗?
3、你满足吗?
希望你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爱,热情满满、激情昂扬、生活充满激情斗志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