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永不停留。原地打转,终会成死水一潭。
成长道路上的求变求新是我加入心流写作训练营的初心。
不断自我成长、推陈出新,是生命的华丽蜕变。
善变,与这个世界和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名字如雷贯耳。就连不会他诗文的人也知道“东坡肉”。他已不在江湖多年,但江湖一直流传着他的趣闻。
诗词、书画的杰出才华使他恃才傲物、愤世嫉俗、出言犀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宦海沉浮,却善于苦中作乐。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在朋友帮助下于城东坡上开荒种地,却自命雅号“东坡居士”。
62岁高龄被贬海南儋州,食不果腹,煮野菜汤充饥,还不忘撰文称:“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他开办学堂,普及知识,还因吃到了美味的生蚝给儿子写诗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俏皮可爱的像个孩子。
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越活越年轻的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人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学会了与他人平和相处、与命运握手言和。
善变,柳岸花明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出身显赫,自小志存高远,以成为圣贤为人生理想,曾痴迷钻研朱熹理学,怎奈格物致知终是不解。后因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他九死一生躲避追杀见到父亲时,父亲并未安慰护佑,只淡淡地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他踏上路途,来到荒凉的贵州龙场。
眼前的满目荒凉何尝不是他内心的山穷水尽。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厄之境,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守仁开启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之路,并成为了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以圣贤德才影响了无数人。
善变,让我们不随时代老去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的梁启超早慧而善学,从师康有为,但却未像康有为一样拘泥不化,而是学习、游历,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苟日新,又日新”,不断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梁启超曾讲:“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他鼓励人们要多思考,不能盲从。
晚年南开讲学时,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慕名而来,评价他的演讲道:“言若金石,入人脑海”。
终其一生,梁启超始终保持着少年般的锐气和朝气。
我们几乎无法改变外面的世界,但我们可以不断升级,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变,是最大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