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被废黜之后,李显被继皇太子之位。
此时,太宗风疾已很严重,然长安又闹粮荒,据说闹了好几次粮荒,每闹一次,武后必撺掇李治迁移洛阳,当然每次都有其政治目的。
这次是为了对付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裴行俭,裴行俭战功赫赫,但终不能为武氏所用,但此人军中威信实在不敢小觑,又对武则天实在不耻,对她作为一个女人觊觎李家权位十分不满。让武氏必欲除之。
当时太宗病怏怏的,真好笑竟让武氏几句话说动又想迁都洛阳,竟还想封惮嵩山,甚至华山,不能走上去,就坐轿抬上去。这是武氏出的主意,李治听后竟然又燃起虚荣之心,不管病体哪怕死在外面回不了长安也愿冒险。
想不到权势与虚名让枕边人变得如此恐怖。
武氏就是希望他死在外面回不来长安,不能交待后事,从而实现自己的霸权野心。
一个正直而又有权利欲望的人也被荣誉与功利心蒙蔽了双眼,裴炎也助纣为虐算计裴行俭。
一切都按照武氏的计划进行着,果然如她所愿,裴行俭因她的嫉恨纵有军功也得不到封赏,最后在老家抑郁而终。李显的老师薛元超也被武氏留在长安监督太子而与李治隔开,不能随时报告太子情况,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又要管理朝中各种杂事,最后累得中风而瘫。
最后李治终于在洛阳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原因还未去崇山封禅成功就因薛元超谏言李显的奏章而被气病。而李武二人都在饥荒与战乱的双重打击下仍然兴土木建行宫为一己私愿。想想那时的臣子也是愚忠,不得己而为之,能姓饭都吃不饱,皇族都为面子啥都不顾,大臣谏言都会因触怒皇权而获死罪。真是封建时代的悲惨现实。或许真是冥冥中有报应,武Q专权时候各种内忧外患,这样一个亲人儿女都无怜悯之心的人怎会让世间太平呢?搞得李治后来哀叹后继无才可替任,世人都愿生聪明之子,可武氏却只喜贪玩无才够傻儿子,这样才能自己专权。可叹最后却只也落得黄土一捧,李治的昏庸终究让他到老方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