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八点,我抱着七个月的儿子,挤进了防疫站。
大厅里乌泱乌泱的,查完体,取了号,我扫视一周,好不容易才找了个空凳子坐下。
前排一个胖妈妈揽着孩子,正和左边的瘦妈妈聊天。
“你家孩子多大了?”有了孩子,大家总是很容易有共同话题。
“六个月了,刚学会爬,所以特别不老实。”瘦妈妈笑呵呵地说着,把腿上直动的孩子摆正。
“哎吆!已经会爬了啊?我儿子都七个半月了,还不会呢,急死了!”胖妈妈的火被点燃了,她看了看自己儿子,面色难看,好像他正举着零分试卷做展览呢。
右边的漂亮妈妈一听,忙插话:“真是的,我女儿也是,都八个月了,还不会爬呢,我也是急得不行,这可咋办啊?”
两人垂头顿足,另外几个妈妈随声附和,一头扎进焦虑的队伍。
坐在后座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焦虑是一种病啊,还会传染呢!
我儿子也是七个月了,现在才刚刚坐得稳当,别说爬了,现在连趴都不愿意了。我要和她们这样想,就只能静待得抑郁症了。
俗话说:“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她们的孩子都还不到爬的月龄,急什么呢?何况每个孩子也都不一样呀。
可总是有许多这样的人,在你耳边叽叽喳喳,怎么办呢?
李嘉诚给我们指出路来: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在这种时刻,一个成年人,理智应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不要被无聊的焦虑所影响。
2
前几年我还是个无业游民,奋斗在考编的路上。由于报了一些线上的班,QQ上多了很多群。
那时候大家很热衷于聊天,一方面是取长补短,互通技巧,互相打气。另一方面是学习之余,舒散压力。
实际上,那段时间,群聊给予我很多,让我不再倍感孤独。
我一想到,隔着屏幕,有一群人正在和我一起努力,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无形之中,群成了我的能量棒!
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说了一句:“我受够了!天天憋在家里学习学习学习,好像我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件事可做!我放弃了!”
压力像一个炸药包,而焦虑就是那个导火索,一旦引燃,不炸个稀巴烂是不会停下的。
一瞬间,一群小伙伴相继表示他们压力太大了,心理快承受不住了,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天天晚上失眠,马上就要神经衰弱了云云。
我立马关掉QQ,翻开课本,学习去了。
我们当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但如果真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熬一熬又何妨?
康德曾说过: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3
陈姐40岁,去年做全身体检时,被告知患上了乳腺癌。
得到消息后,陈姐整个人都不好了。她立刻去单位请了假,本以为大家都不知道此事。
哪曾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单位所有人都跟着她焦虑起来,见到她都安慰她。这下陈姐更加难受,最后几乎是逃回家的。
不多久,同事们都听说陈姐做了手术,按理说同事们都应该去探病。可大家怕去了让陈姐尴尬,增加她的焦虑,不利于恢复。
就在这时,陈姐的闺蜜说:“没事,去吧,她现在一点都不焦虑。”
果然!陈姐的气色比以前还好。她穿着素雅,虽然瘦了一些,但精神头很好,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淡然。
同事们见状也就松了一口气。于是问到陈姐怎么调节得这么好?
陈姐回答:“我一开始也是烦躁得要命,见什么摔什么,你们难以想象我那时候的焦虑程度。老公,孩子还有老人,都被我影响了,他们也变得冲动易怒,这个家,已经变成了一个战场!”
陈姐叹了口气,接着脸上放着光继续说:“后来我想开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想,家里又变成了原温暖的港湾,我也快速恢复了!”
4
其实,每个人都害怕焦虑,也害怕被传染焦虑。
但人生在世,有的人身兼数职,有的人负担整个家庭,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手脚残疾……
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物质还是精神,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压力。有压力就有焦虑,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做的是主动远离焦虑,远离负能量。压力固然可以产生焦虑,但压力也可以产生动力。这是个选择题,你的选项决定了你如何走将来的路。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因为还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愿你我做自己心中的英雄,不要被传染“焦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