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动脑思考的。
婴儿与儿童特别重视感受,你如何因回应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所以,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也要鼓励她们认真看待自己的感受。
当看到孩子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
我们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恐惧,例如尝试新食物的恐惧。如果我们只是呵斥孩子“别闹了”,而不是认真聆听他们的感受,孩子可能以为自己真的是在胡闹。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要和孩子争论他们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对错之分。
比如,你八岁的孩子说:“我不想上学。”当你赶时间、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时,你很容易脱口说出:“你必须去,就这样!”
但如果你说:“你真的不想现在去上学,是吗?”孩子比较容易听进去。这样说可以启动亲子对话,而不是终止对话。
我们往往会迅速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们经常很忙,在出门前常一把抓住孩子,试图帮他穿上外套,但孩子不喜欢你那样做。于是,我们要求他自己穿上外套,但这时他已经打定主意不穿了。
所以,不如先花时间尊重孩子,肯定他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一把抓住他让他快穿外套,而是提醒他穿上外套的时间到了,接着观察、倾听和体会他的感受。
如果他拒绝穿外套,你可以说:“你怕热,所以才不想穿外套是吗?那我们待会儿到外面,你觉得冷时再穿。”
如果你早上时间很紧,那就早点起床,多留一点时间,尊重孩子的慢节奏,以及肯定他的感受。这样一来,生活就不会像打仗一样了。
但是,有时,争论在所难免。请注意,争论不是强迫、压制、威胁、专制。
那么,什么才是理想的争论方式呢?
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
以洗碗为例。你可以这样说:“我早上洗碗后,晚上回家,看到又有一大堆碗盘,堆在那没洗,我觉得很难受。如果你白天就把碗盘洗干净,我会心情舒畅一些。”
对方可能会回应:“哦,亲爱的,对不起,我不想让你不开心。我今天事情太多,忙着处理,没顾上洗碗。我知道下班回家看到一堆脏碗盘很刺眼。”
听到这样的话,第一个人可能会回应:“我理解,你最近确实太忙。没关系,现在你来洗,我来擦干,好吗?”
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用“你陈述句”。
例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
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当然,没有一种抱怨方式是保证“有效”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抱怨可以确保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但良好的互动不是为了操纵对方,而是为了培养和谐的关系。开诚布公地表达你的感受及需求,将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