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时十二点多睡觉到早上不想起,昨晚将近三点睡觉早上起床也觉得起得来。
六点钟的闹铃响起,感知我的双脚在被窝里三个多小时也没暖热,搂着甯宝睡觉的我,又把脚贴在甜心的身旁,希望短暂的几分钟可以获取些温暖,能够暖热最好了,可惜不现实。
但是想起还要做饭,便麻溜起身穿衣服。这次我比较聪明,直接把要穿的衣服放在了旁边,不需要再挪窝去拿。
起来简单洗漱便开始做饭,三个人的饭还是比较简单的,开水最多需要十分钟,甜心说喝玉米粥,煮熟我平时算十分钟,到今天不小心看了下时间,大概五分钟就够了。
这期间,还有两个小人在我心里做了一场斗争。一个声音说,可以上午再睡会儿,另一个声音说,不睡也没关系,就像书里说的“假性失眠”,抛开了个体差异的原因,认为自己的睡觉时间比常人睡眠时间短,而产生的失眠感。
记得不久前,有一天整晚没合眼,第二天依然没有感觉多大困意,可能唯一有差别的时候,是那天的好像有出门买菜,骑车在路上时眼前有过间断性的重影而已,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适。
再者,晚上和早上是记忆知识的最佳时间,若是在为数不多可以争取提高分数的几天里,继续浪费时间,那才是得不偿失吧。
想到这里,又准备打开手机听听鱼老师在今天早上的领读内容。但是,转念再次想到早上是大脑记忆的最佳时间,若是因为倒摄干扰再对昨天学习的知识产生抑制作用,是不是有些事倍功半呢?当然,我希望是我想多了,但我依然决定在吃饭的时候刷刷题,在饭后统一回忆主观题答案。
接着,我又去炒了白菜。炒白菜也是有点小心思的,因为我煮粥时没有热馒头,锅里留点菜炒馒头也不错,而且甜心爱吃。
2
记得第二个闹铃响起的时候,是在甜心的耳边,只听得李先生为甜心录制的专属闹铃没响几声,便被静音了。
换做平时,我可能就走过去叫她了。这次甜心主动关了闹铃,昨晚又是九点钟睡觉的(平时都十点),应该自己可以起来。
我又起锅煎了两个鸡蛋。这次用了之前买的煎蛋模具,选了个米奇样子的,可以还是操作不到位,粘得厉害,定不了型,煎了半个就放弃了。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蛋黄还有溏心,想着甜心应该爱吃,最后拧上些许椒盐,就算大功告成。
我都做好了,甜心还没起床,本来心情还挺好,斗志昂扬的,结果看到甜心那磨磨蹭蹭的样子,又不由地大声“督促”起来,好在现在每一次有“怒火燃烧”的念头时,我都能及时觉察并掐掉,但我知道离“母慈子孝”还相距甚远。
甜心这么大,在家几乎不吃馒头,炒馒头还可以接受。奈何,终究是这次的煎蛋差强人意,甜心都懒得翻动。
督促甜心吃饭的空,又把甯宝收拾起来,并告诉她,外面冷,等会儿妈妈去送姐姐,随即就找了个“小猪佩奇”出来,给她玩。
3
送甜心上学的路上,我又督促她要喝水,这次我是又双叒特意交代了,希望她不要怎么拎着去,怎么拎着回来。
“今天要把水喝完啊,妈妈可是和你说好了。”
“知道了。”
“在学校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听讲。”
“嗯,知道。”
“知道为什么好好听讲吗?”
“可以拿奖状。”
昨天学校有发奖状,可惜没有甜心的,看来心里有数。我接着说:“好好听讲,考试的时候做题才能做对。”
“可以考100分。”
“是啊,那你也可以这样想,怎么可以得奖状,就是考试得100分。怎么考100分呢,就是题都会做。题怎么可以都做对呢,那就是上课好好听讲……”我希望甜心学会以目的为导向去思考问题,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而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具体的“视觉化”的东西才更有吸引力。
“嗯,好好听讲。”
“那你上课就不能东看看西瞅瞅,得认真听老师讲课。”
“知道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到底知道了吗,但是我感觉应该这样和她说,重复说。
4
送甜心回来,开门前我首先喊了甯甯的名字。
甯宝是个“胆小鬼”,每次在房间里,听到外面有动静,便面露“惊恐”、慌里慌张、大喊大叫地朝我所在的位置跑过来,还没跑到我身边,一连串“尖锐”的“妈妈”叫声便在房间里响彻了几个来回。
这次听到我的声音,还未打开门,便传出了“妈妈”——尖锐的呼喊声,但随即出现在眼前的,是堆满笑意的一张脸。眼看着妈妈回来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欣喜上又覆盖了一层刻意堆积的喜悦情绪,一排小白牙,两条弯弯的眼睛,不是很有神,却显得很精神。
吃饭的功夫,我又去刷了一下选择题,随后准备把微信消息都点成已读,看到了鱼老师今天的共读内容。
是啊,优秀的人都每天四点钟起床,写下四五千字的拆解内容,共读完后也得是在七点钟,这项工作才算结束。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吃饭、哄娃、洗晾衣服、做家务、学习加读书,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