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村后面有一堵古老的土墙,它是原来的老村庄留下来的唯一见证。
它的样子像是古时候老宅影壁墙的样子,但它既不在哪个高门大户的老宅里,也不属于谁家所有,它属于这个村庄,属于它背后的那个水湾,虽然那个水湾早已成了传说,但它的存在就是传说的存在。
最早这堵墙后面是有一个水湾的。
水湾不算小,长度大概得有二百多米吧,宽度也得有个四五十米的样子。过去的老村庄没有排水系统,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这个水湾里。在夏天下了大雨,水湾里水满为患的时候,村里人会挖一条排水沟,把水湾里过剩的水引到村后面的小河里去,防止水淹了村庄。所以这个水湾是对这个村庄起着保护作用的存在。
这个水湾也是村里人放养鸡鸭鹅的最好去处。也曾有一番旧农村特有的生活气息在那个小湾存在过。现在想想,好像都能看到一到傍晚,干了一天农活的村妇们,带着满身的灰土、风风火火地领着各自的小孩子们围着小湾捉鸡赶鸭的情景。
现在的新农村干净清静了许多,他们已经大都不养这些鸡鸭鹅了,要养也是规模化的养殖厂了。
在原来没建新村前,这堵墙在村子出口处的西面,后面就是那个水湾,再往后就是村里的庄稼地,在一大片庄稼地后面就是村后的小河了。村里的房屋都或有续或无续地分散在这个水湾的东面。现在想来,这个村庄应该呈一个东高西低的走势才能解释小湾为什么在村子西面。
现在的新村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水湾便在逐渐废弃中慢慢消失了,现在已成了村里人的庄稼地。
这堵墙高有三米多吧,上面有老式的灰黑色琉璃瓦,两边还有清式建筑的飞檐。宽度大概有二米多吧,因为整体乍一看有点像正方形,但其实高度要大于宽度的。厚度大概是一般房屋墙的厚度的两倍之多,一看就很墩实。墙的左右两面都有比墙面凸出半个砖厚度的墙垛,把泥土的墙面镶嵌在里面。墙垛是用青砖砌成的,虽然已经斑驳的不像样子,但还算坚实牢固。
整堵墙上面的檐像一把永恒的伞,为主体墙面的泥土部分遮着雨,防止它遭受到雨水过多的侵蚀;两面的墙垛又为它挡着风,起着防止风化的作用。所以这堵墙,才能经过这么多年仍然坚实牢固地矗立在那儿。
这堵墙没有很宏伟的底座,只是有两个渐进式凸出来的两个台阶式的底,这个底也是用青砖砌成的。台阶的层次不是很大,想坐在上面是不可能的,就算放只脚在上面,也只能横着担住半个脚的样子,如果哪个调皮孩子想爬墙玩是万没有可能的。
墙中心的主体墙面还残存着些许绘画的痕迹,从上面斑驳的印迹可以看出,原来应该有一幅色彩明丽的绘画,现在早已褪色脱落的所剩无几了,已猜不出原来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了。
现在的新村在这堵墙的前面——原来老村的前面。
这堵古老的墙过去像一位迎宾的老人,干干净净、大大方方、明明艳艳的站在村头迎来送往。它曾是村里的门面。现在它已经落在新村的最后面,成了老村唯一的守望者。
它守着后面老村过去的故事,看着前面新村建起的一座座二层小楼。它的脑海里存着过去人们的容颜,它的眼里有现在不断变化的面貌。
这堵老墙,站在过去和现在的风口处,沧桑而又厚重。它承载着这个村庄的历史和变迁。它的每一粒土,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续写着这个村庄的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没有新老之分,都是这个村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