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oxiuxiang
18K到1D之
其他的一些理解
再谈谈对于除了上面几个方面的其他的关于围棋一些理解和感悟。
围棋的实质:
很多人讲围棋的本质是平衡,吴清源讲中的精神,还有讲元素并上升到道及自然的。我觉得扯得太远太虚。反正以我现在的棋力认为,围棋的实质就是计算,属于数学的一部分。不是说所有部分,但绝大部分就是计算。不止围棋,绝大部分的棋牌类的主要实质都是计算。别和哥玩虚的,哥是个无神论者,哥也懂得学哲学爱哲学,但你们玩的不是哲学,你们搞的是文字游戏。
我知道有人要跳出来说古人围棋九品,七品才斗力,一品入神也。扯,啥叫入神?神游局内,妙而不可知,变化不测而能先知,精义入神、不战而屈人之棋?你看,全是修饰词,毫无意义,就一句有点实质,变化不测而能先知。大哥,他又不是有月光宝盒,这不是先知,而是人家算的比你深,比你远,比你宽而已。结果呢,就是不战而屈人之棋。废话,我对我儿子,我也能不战而屈儿子之棋。儿子和我分先下,立马没斗志了。我遇到9D们,同样立马就怂了。你让人怂了,你就是入神么?谁要这么认为,就的确该入神了,送入神经病医院,简称入神。
我知道又有人要跳出来和我说大局观了。看到么,上面我分析自己技术的时候我就是没写大局观。下围棋的人经常讲大局观什么的。我本来想写这部分的,后来为什么没写,第一我觉得我暂时讲不了这个,水平不够。其次我认为大局观是贯穿在全局中的,不能割裂开讲。从布局到中盘到官子,都是大局观的一部分,譬如很多布局趣向就已经考虑到了官子问题。而大局观本质是什么,一样,大局观本质也是计算。如果我们一般认为的力是指计算的深度的话,那大局观就是计算的广度。他或许不能精确计算,但可以模糊计算和关联计算。从这方面讲大局观有点像运筹学,他可能会计算偏差甚至失真,但他不是虚无缥缈的,不能因为我们不能精确的计算他,我们就把它简单称为感觉。就像我们爱一个人时候经常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爱你,我就是对你有感觉,扯淡,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是有些人表达不清楚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根本就是你因为某种关系不愿意把真实的原因说出来而已。
记得很多年前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看之前对此书很不以为然,觉得方向,战略,比细节重要的多,方向搞错了,细节甚至是反用功。看完后我才明白,方向战略正是由许多的细节组成的线索而推导出来的,如果你细节都没做好,你的战略肯定不靠谱,因为你的根偏了。不是战略决定细节,而是细节决定战略。围棋也一样,不是大局观决定计算,而是计算决定大局观。不要把计算的深度就当成计算本身,这是玩白马非马的逻辑游戏。
、
好吧,我知道又有人会跳出来和我说计算机下不过人了。兄弟,你想用这个证明围棋的本质不是计算么?哥告诉你,计算机暂时下不过人只证明了围棋的计算量太他*的夸张了,把电脑都整跨了。难道80年代电脑下不过国际象棋的时候你也说国际象棋本质不是计算么?你怎么知道80年后,围棋软件下不过人呢?从逻辑上讲,你这思路叫归纳推理,相对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有着巨大的局限性,是有很大逻辑漏洞的。
不要把我们未知的事物就扯得特别虚特别牛。就早上和中午的太阳那个离我们更远的这种常识问题,当年还憋死过孔子呢。等一些事情你搞明白了,你才知道,神话本来面目顶多只是个魔术。是我们的愿望把他改造成了神话而已,当然,没改造好就成笑话了,譬如人民日报某日头版的亩产万斤。
当然这只是我现在的理解,说不定我将来会有所改变,欢迎各位拍砖。思想总是需要碰撞才能火花,欢迎批评,但如果上升到人身攻击,就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了。
势与地:
对于地和势的理解和偏好我有过反复。记得刚学棋的时候,对手就只有儿子,让他三子,仗着他菜,特喜欢下宇宙流,哦。。。那个时候应该不能称为宇宙流吧,太亵渎武宫了,应该称为草肚流。喜欢放弃角地,洋洋洒洒的太空漫步,胜率还很高,不由得更加自鸣得意。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还根本没什么地和势的概念,完全是从美学角度来下棋罢了。
这招自从上网后就不好使了,我早期在网上的对局经常是四个角全部送人,但肚子又围不大。特别在13k开始,这种方法基本没赢过,人家先掏光你角地,然后客气的只是浅消你,不客气直接冲进来,你还杀不掉。我慢慢明白,宇宙流是对力量要求特别高的下法,而且非常难以把握。就像我在研究中国流的时候,尝试过一阵子高中国流,就是感觉没有走低中国流容易把握。我也慢慢明白,地是现金,势是股票,股票可以暴涨,也可以一文不值。当然在我手里经常暴跌。。。可以这么说,对于势的把握程度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围棋水平,越是高手越能发挥势的威力,高手们都是股票高手。
痛定思痛后,对于我们这种水平的人,先抢现金是最实在的,至少他不会轻易贬值。剩下的就是让对手的股票熊市就行。这样容易把握的多。这也就是所谓的先捞后洗。于是我慢慢的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上来猛捞实地,我记得13-4K的阶段,星位挂角,对方只要夹击,我95%都会点三三,都快成下意识反应了。捞足角地后然后就开始眼红别人的大摸样,二话不说,立马打入。然后一路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现在反思感觉当时我的围棋思想很偏激,完全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一直到在7k遇到一个地雷。对方大约2D水平,我虽然输了,但他和我下完后主动和我复盘讲解。下了将近700盘,这是唯一主动帮我复盘的棋友,他在分析我的一些走法时说,你捞了这么多实地的时候,浅消就够了,你还打入。有些地方应该分投,你还去点角。太贪婪了,围棋是讲究平衡的,别人付出了某些代价,就应该容忍别人应该获得一些利益。太贪婪的结果只能是被人利用攻击最后导致失败,他认真的和我复盘了半个多小时,这是我下棋以来唯一一次有人帮我复盘,感觉帮助好大,很有些醐醍灌顶的感觉。平时都是我自己复盘,自己检讨。进步很慢,很多问题手总是发现不了。在这也感谢那位来自苏州的棋友曾给过我的无私帮助。当然我自己也乐意帮助别人,只要对局后对方要求我复盘,我从没拒绝过。
那次后,我开始逐步改变过分贪角和恨空的毛病,逐步注意保持地势的平衡。当然,总体来说,我还是属于贪爱实地的人。这可能也是现代围棋的一个总体趋势吧,我看职业高手们也是先捞后洗的偏多。
对于厚势的理解是逐步来的,早期总爱用厚势围空,慢慢理解到这是效率低下的行为,另外早期也不懂厚势勿近的意思。一道铁壁我都敢在离他拆二的距离去下子,当然被人夹击一痛暴扁,被扁的多了,慢慢理解厚势是用来攻击的,不是用来围空的道理。
随着棋力的逐步提升,越来越感受到厚势的威力,自己也慢慢从以前追求效率而很薄的棋形而慢慢走厚。当初很多觉得是职业棋手是缓手的棋也慢慢能够理解了。K级的棋友们,你对地势的理解以及厚势的运用就是你棋力的体现,等你发现这两方面有提升,那恭喜你,你的棋力一定是取得了突破。
攻杀:
网络围棋是很暴力的,如果失去攻击目标,很多人就不会下棋了。在那些暴力分子眼里地从来不是围出来的,地都是砍出来的。而且他们动起手来根本不管自己有没有眼,能不能活,只要能让你死在他前面就可以了,所以经常看到几根一个眼都没有的棍子纠缠在一起。我曾经很不适应这样的棋风,我试图告诉他们,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不杀便是和平。然后他们用一顿飞刀告诉了我,这里的棋友都是看《动物世界》长大的,不是看《英雄》长大的。他们是达尔文的追随者,不是张国师的粉丝。。。
我是不擅长攻杀的。不过我擅长被攻杀。被人砍多了,居然对砍人慢慢也有了点心得。当然都是用血泪的代价换来的。
我对于攻击的理解,首先的感悟是最好你自己先活了或厚了再动手,你活了才能让他死了,否则,经常会原告慢慢变成被告,反正我经常从追杀发展到被追杀最终被杀掉。当然,在实战中,大部分人是杀起来再说。其次攻击的第一要点,就是先搜根,让对方先浮起来。
攻杀是两个概念,攻不一定要杀。如果K级棋友明白理解并善于运用攻非杀的观念,你的棋力就会有很大增长。有时候杀掉一片棋,不如敲锣打鼓送走他。一路追击,让他按照你指定的路线一路溃逃,而你边攻击边取地。远比杀掉一片棋要合算的多,而且在一路欢送的过程中把他棋搞重,弃都没法弃。
如果你能在攻击构思中形成缠绕,那就更好了,我一直认为缠绕攻击是围棋中最爽的一部分。简直像在K房里面左拥右抱,想调戏那个就调戏那个。这时候就算两片都杀不掉,这个过程就很让人陶醉了。缠绕的要点不是先搜根,而是先分割。
如果你真动杀心了,你真的动杀心了么?我提醒你哦,我很多棋都是动了杀心才走崩掉输棋的哦。你确定?宁愿沙场革尸还,不愿老榻安乐逝?好,那我们就去砍人吧。杀棋和砍人一样,要懂得致命点,使劲盯着他JJ踹。要知道攻杀的急所,要洞察出对方棋型的缺陷,要看的出对方的眼形和眼位。要懂得各种杀棋的手筋,当然最常见的就是扑了。这些都是要在死活题和手筋题里面提高。动手前,如果你还懂得声东击西,提早在对方逃跑的路上先设伏的话。那你就很有机会成为歌星了。
来,让我们唱起来:巨龙巨龙你差两眼,永永远远都差两眼。
治孤:
由于我的棋风,我的升级之路简直可以称为治孤之路。谁让你贪地呢,你捞了这么多现金还不想付出点代价?其实我的治孤能力并不很好,但毕竟经验多了,总能有点感悟可以和K级棋友分享。
治孤我认为的几个要点。
1、要懂得弃,要懂的把棋走轻,你毕竟是跑到别人地盘里面,四周都是敌人,你要懂得随时弃尾求生,断臂求生,并最大程度的死子利用。如果一块弱棋轻易逃跑很可能会影响全局,那宁愿全部弃掉。
2、要懂得腾挪,敌强我弱,就尽量用碰,靠,搭,然后扭断来让对方不舒服,借对方的力来整形,靠自己一步步走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摆出两个眼。
3、要针对对方的棋形弱点来治孤,利用对方的断点,气紧等弱点,不断寻求先手利用。
4、要善于用劫,你反正在别人家里折腾,在别人家里打劫,就算砸烂了也是他哭的份。而且这种劫一般都是你轻他重,哪怕打输了,你在其他地方肯定也有补偿不是。
5、追要飞,逃要关。这是棋谚。肯定没错是吧,但如果你背着口诀就这么去治孤,估计够呛。逃要关是没错,但是你把逃等同于关就完全是两码事了。就算要逃,也尽量想想办法把棋走宽了,最忌讳就是棋形是根棍子了,你又不是妖猴,要如意金箍棒干嘛。
6、随时在治孤的过程中追究对方的毛病,不要只看到自己的毛病。谁说原告不能变成被告的,等你强了,说不定你身边对方的棋可能反而弱了。你弱的时候他是厚势,你要强起来了,你可以质问他,小样,你到底是啥,老实交代,坦白从宽。说不定他看了一下周围,不好意思的承认,我不是厚势,我是孤棋,因为我还没眼。所以治孤的时候做眼固然重要,但光会忍气吞声地做眼是不够的,有时不妨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积极地抓住对方棋形上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活路也正存在于此之中。
7、对于治孤,跑路合适还是就地安定合适要思考清楚,一般来说,就地安定不是好选择,你棋走在里面,别人走在外面。苦活太委屈了。但是如果你的孤棋逃跑会影响到其他棋或者全局的话,就地安定就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瞎跑而牵连到其他棋结果被人形成缠绕攻击,那就苦不堪言了。
8、好吧,如果你实在没法了,那就剩最后一招了,这招至少在K级还是有不小成功希望的,就是搅局,把棋搞乱,能断就断,棋从断处生,搞乱了瞎战等对方出错捡勺子,至少在K级,经常能捡到的。我常捡到,也经常被人捡。当然这样风险也很大,一旦失败,你除了死棋,还把别人的棋彻底撞厚了。一般基本就可以投子了。此招接近自残,慎用。落后的时候才可这么破罐破摔,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光脚不怕穿鞋。
很多棋友都喜欢攻击,不喜欢治孤。虽然我的棋风注定了要走上治孤之路,但我随着棋力的增长逐步感觉到。治孤虽然心情不愉快,但难度比攻击似乎要轻松点。攻击才是真正难的。别说职业高手了,就是业5的大龙你去杀杀看,除非人家主动和你转换,否则你要硬杀,你不去换副假牙钢牙还真不好办,杀崩掉永远比杀成功的多。
劫争:
在13k之前我是从来不打劫的。我怕打劫,觉得很烦很深奥,不简明,我总会想办法避免出现打劫。然后从13k开始看《掏角大法》的时候,逐步明白,很多手段都是靠劫支撑的,善于打劫,懂得打劫才叫真正会下围棋。
如果说对于厚势的利用程度能分辨出高手的差别的话,那对于劫的利用程度就能分辨出顶尖高手的差别了。你能把厚势用好只是高手,你能把打劫用好,你才是顶尖高手。
虽然我从13k之后开始打劫,但是我依旧不太会用。也经常不太敢用,原因也很无奈,劫材的关系。由于我贪角,而角部一般都是劫财库,譬如星位一间低夹后形成的定式,外势方起码就有5-7个25目左右的劫财。。。一般的对局我就算想开劫都有心无力。
而我能够主动挑起劫争的一般都是对杀中失败了,留下了一个劫材库。这里特别提醒,像这种你算清楚必然差一气要死的棋,就不要乱动了,留着,那不完全是死棋,至少他给你提供了一个劫材宝库,你要利用这个宝库,用劫争取赚取便宜,譬如,对方的星位小飞守角,此时你就可以点三三进去,开劫夺角。这也是一种死子利用啊。
曾经听过一个职业棋手评论过,一个劫财价值大约是半目。我深以为然。要学会打劫,首先要懂得劫材。不要乱走俗手,很多的冲啊,断啊,打啊等先手,都是劫材,你图一时爽快用掉了,说不定将来打大劫的时候没弹药了。君不见,职业高手对局,因为差一个劫财而定胜负的对局比比皆是?
因为我打劫用的不多,所以也没太多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了。只是提醒大家要多锻炼打劫,多注意劫材。
形势判断:
我形势判断的能力为0。因为除了用软件的形势判断,我学棋至今从没主动在对局中自己点过目,自己判断过形势。如果不用弈城的形势判断功能,我经常能把领先20目的棋看成落后,也能把落后10目的棋以为形式大优。当然,这里也有网棋用时太短没空做判断的关系。我把形势判断全部交给软件了,我也知道软件的判断其实也不靠谱,但应该比我*谱点。
听说形势判断能力也是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有心得的棋友能分享一下么?
用时:
随着棋力的增长,计算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20分钟不够用。但也没办法,除了你认识的人,没人会和你下超过20分钟的对局,反正我没见人答应过,也没见人向我申请过慢棋。现在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浮躁的年代,连围棋也都快变成FKC了。
其实从18K开始我就不够用,很多常型本来就不太熟悉,加上年纪大了,算得慢,而且开局还经常要翻定式大全挑选合适定式也费时间。总之在我印象中,只要下到官子,我是必定要进入读秒的。而一旦进入读秒,昏招和漏勺简直就像批发来的一样,在读秒被翻盘的经历比比皆是。100盘里面,顶多有2盘对手会比我先进入读秒。对此,我也真的很无奈。或许下网棋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是我没有走过常考出臭棋的棋,因为我从没有时间和机会去长考。。。
我知道网上很多人连20分钟都不下,他们只下5分钟的,甚至直接读秒的。对此,我只想对K级的棋友说,如果你想涨棋,不要去下这种5分钟的棋,至少我基本不下,我知道,这种棋或许可以增加棋感,但肯定是条歪路,或者说远路。要涨棋,还是要尽量认真对局。
打谱:
很奇怪,我比较喜欢打谱。
很奇怪,我觉得我基本看不懂我打的谱。
很奇怪,我觉得打谱对于涨棋好像帮助不大。
太奇怪了,就这样,我还是比较喜欢打谱。
我手机里面装了个软件,叫《围棋宝典》。我7月份装上的。很好的软件,内容很丰富,关于围棋的布局、定式、死活、手筋、中盘、官子、古籍、选点、大赛棋谱,甚至是围棋故事,里面都有,而且免费。不过只有安卓平台上有,iphone的棋友们就别找了。
自从装了这个软件,我可以在很多碎片时间里面看道死活题,或者研究个定式,但是更多的还是打谱,这个软件里面好像有400个左右的谱,我打过大约一半不到,当然一些喜欢的谱我打过不止一次。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打谱的,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打谱。我打谱很粗,打谱一局从不超过5分钟。感觉更像是看谱,从头看到尾。说实在的这样打谱肯定不会有什么帮助,也感觉涨不了什么棋力。的确职业高手的棋谱如果没有详细解说,大多数走法你都看不懂。也只能这么囫囵吞枣了,一般进入中盘战斗后我就看晕了。
但是我还是喜欢打谱,现在想来,打谱虽然帮助不大,但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吧,但更关键的是加强了对围棋的兴趣。我打谱主要是挑历史名局或者喜欢的棋手对局。譬如世纪的名局啊,耳赤的名局啊,献身的争棋啊,还有武宫大战治勋,古力恶斗小李。虽然大部分我都看不懂,但感觉打打,总离什么更近了似的。当然很多名局都有视频讲解的,这个我也爱看,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对局讲解不是什么有名的对局,而是黑枪讲解的一盘国内比赛,聂卫平大战刘小光,那盘棋出现了多次打劫和大型转换,轰轰烈烈,波澜起伏,像两个爷们走的棋,看的我心驰神往,目瞪口呆。
听过一个业余高手说,K级棋友别去打职业棋谱,打了也白打。我对这话既认可又不完全认可。的确,在K级一个人闷头打职业谱的确一头雾水,帮助不大,我自己也这么感受。但是感觉对于围棋兴趣提升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你有兴趣了,其他的自然就容易。对于其他K级棋友你们想不想打,爱不爱打,就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和选择了。我只把我的感受和你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