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
石榴
鸭子
......
岁时更迭
倏尔浅秋
丰腴了舌尖
亦温柔了岁月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当清风徐徐
吹皱一池秋水
当秋意渐浓
装点一方天地
处暑
携着一身清朗
淡步而来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时节
暑气不再肆意
秋燥逐渐显现
人们对秋梨的渴望
也达到了顶峰
在我国民间
一直有“处暑秋梨最养人”的说法
《本草纲目》中
亦有梨可“润肺凉心
消痰降火”的记载
除了享受食材的本味
聪明的古人用梨调配出了
口感与效用兼具的秋梨膏
只须一口
浓厚的香味便四散开来
于风中和舌尖
轻轻摇曳
秋梨的味道
让人念念不忘
而处暑的龙眼
也别有一番滋味
龙眼
又名“桂圆”
《岭表异录》称其
“肉白带浆,其甘如蜜”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作为古时难得一见的贡品
龙眼的珍贵自是不言而喻
就连见惯了
各色美食的“吃货”苏东坡
也对龙眼念念不忘
认为它可以和荔枝媲美
如今的龙眼
早已褪去当初的神秘
成为了街头巷尾常见的美食
在福州
龙眼拌稀饭的含蓄甘甜
惹人喜爱
而在闽南地区
甜咸交织的龙眼蘸酱油
则更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榴枝婀娜榴实繁
榴膜轻明榴子鲜”
吃石榴是处暑时节
另外一个让人口舌生津的
绝佳选择
“榴者,天下之奇树
九州之名果”
据传
早在西汉时期
石榴树就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西京杂记》
就曾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
“初修上林苑
群臣远方
各献名果异树
……
有安石榴十株”
石榴虽然声名斐然
但却毫不娇气
石榴树的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
连郭沫若在散文名篇《石榴》中
都盛赞它
“兼备了梅柳之长
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小小的石榴
有气韵
亦有风骨
除了吃石榴
这个时节的鸭鸭们
也开始“鸭力山大”起来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
农历七月中旬
是鸭子最为肥美
营养最为丰厚之时
且许多地方都有吃鸭子
讨个好彩头的习俗
此等美味自是不可辜负
作为最常见的食材
鸭子的做法可谓是五花八门
奇特诱人的柠檬鸭、温润滋补的老鸭汤
……
无论是哪种烹饪方式
都让人欲罢不能
“京师美肴,莫妙于鸭,炎者尤佳”
据记载
最极致的烹饪方法
便是制成烤鸭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
相传
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
已有“炙鸭”的记载
吃货们,重点来了!
想吃到最地道的北京烤鸭
辛辣的葱丝、清爽的黄瓜丝
醇厚的甜面酱是“标配”
再搭配几片爽滑的鸭肉
真真算得上“过嘴难忘”的绝世美味
(此时一个只能写稿但吃不上烤鸭的小编轻轻地碎了)
“日啖鸭子三百只
不辞长做金陵人”
到了南京
盐水鸭则牢牢抓住了
人们的味蕾
淡淡的咸味恰到好处地
引出了鸭肉的鲜香
每一丝纹理都吸满了咸鲜的卤汁
既不干柴也不过分油腻
把鲜美发挥到了极致
食鸭润燥
一甜一咸之间
不只是熨帖身心的
味蕾之欢和温柔补给
也浓缩着中国广袤地域下的
风土人情
唐人白居易说: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宋人苏泂说: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虽字句不同
却也大抵传递出相同的意趣
处暑已至
暑气将尽,晚风渐凉
在这沉潜蓄势的节气里
宝藏青年愿您
每一份辛劳与等待
终将化作生命中最甜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