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的时候有点儿走神:雾霾天如何才能完成我每天的10公里?望着大雾笼罩下朦朦胧胧的路灯光,心内一片怅然。不期然听到老板喊我的名字,是大名大姓里后两个字,恰跟国母相同。老板字正腔圓地喊我的名字,帶著正经南方普通话的音调,少了北方的儿化音,凭添了郑重和严肃,立马让人回到现实。
新来的同事说习惯于让大家叫英文名,话里话外透着來自外企的小优越感。忽然想起我也是外企混大的,在来这个互联网+公司之前,姐也是在各种时尚类外企混个昏天黑地的正主。
因着跟国父同姓,名字又有幸与当今国母同名,自己便按照外国人的发音习惯給自己起了个英文名“Shirley”,译成中文变成了“雪莉”。当时同事们亲昵地把我叫成了“雪梨”,这让我越发想念当年一起战斗的凯旋公关同事和奥美互动同事。真正的外企并非偶尔迸出几个英文单词那么简单,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你可以不那么口若悬河,也可以不那么振振有辞,但你必须会写很长的英文邮件。既要会述职,又可能是作为财务发給客戶方的催款函,更可能是解释不付供应商款项的緣由。还要应付随时出现的各种邮件,练就一颗随时备战的头脑,还有坚实的英文写作能力。
我在全球Top Ten公关公司任职时,老板是新西兰老外。他是音乐学硕士,热爱中国文化,最初在大理丽江游历,后认识了写幼儿教育丛书的老婆,赴京定居。他的音乐素养极高,对英文名字与中文名的互译和呼应上有非同一般的研究,常常讲究韵律感。及至后来公司有好几个Jenny的时候为了区分,他都会帮同事起另外的英文名,既符合对方的性格和身分,叫起來又朗朗上口。我们都笑称他应该开个英文“起名庐”。他的名字却不甚讲究,叫Nick,給我的小儿南鈞也润色了英文名叫“Nathan”,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