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认知录中提到一个观点:船的形状是造船师说了算还是大海说了算?
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造船师想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从最早的木筏竹筏,到原木凿空的独木舟,再到后来拼接的大尺寸木船。
从桨改变的帆船,轮船。
动力一再升级的蒸汽机,柴油机,核燃料。
今天的船,已经各式各样。
汇集了几千年人类造船师的智慧。
它的形状和大海有么关系?
细细一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海里的船,再大都是弱势一方。
海浪冲击,暗礁碰撞,海水腐蚀,台风肆虐,遇到哪一样都是灭顶之灾。
安全,才是船最重要的诉求。
造船师的工作不是造好看的船,而是安全的船。确保船在大海里航行,遇到大风浪,暗礁石,都能够安全返航。
从这个角度看,船的形状,你说是造船师说了算,还是大海说了算。
其实自古以来,江河湖海没有变。船却变了。越来越大型化,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安全,是自然的海教育了造船师,积累千年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核心没有改变,安全。
我们的眼界,常常局限在表面,只关注了事物的部分。
本质往往被忽略。
由此,我想到了近期的困境。
公司已经生产四个月,库存两三千万的货。压力巨大。
销售网络建立速度缓慢。
产品不好吗?来访客户无不竖大拇指。
价格太贵吗?提价格贵的人比例很低。
那为何叫好不叫座?
和当初的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
定位产品,拟定价格,配套商务政策,无不反复推敲,逻辑自洽。
我们认为的优势,卖点,返利都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推敲。
到头来,客户不接受!
为了了解其中原因,专门到重庆做调查市场。
发现市场竞争早已全国一盘棋。
我们偏居西南,以为远离广东产区,做好区域市场就可以避免大的竞争。
不然。精装房政策实施,集团战略合作始于陶企集团与房开集团。产品不用到市场周转,直接进入工地。
万科川渝区域负责人讲到,他们已经和某某企业签订合约,包线生产,一年中只做6-7个花色。
陶瓷市场的蛋糕大块大块被切走。
传统的批零商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重庆大型批发商没有示弱,采购陶瓷的视野已经走出国门,关注印度产区,利用自己庞大的销量优势和资金优势,迫使企业让利接单。打造陶瓷超市,为小商铺和独立设计师提供品类齐全的产品,充分发挥遍布的销售网络优势,挤压单一品牌和小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要么转化为他们的下线,要么出局转行。
一线品牌有品牌支撑,渠道锁定高端市场,有持续红利,有钱人不会吝惜,只要产品好,贵就是好。
我们的产品到底需要进入哪一个渠道呢?
批发大鳄,要极低的价格。一个新厂,开工就坐实低价,谁也不甘心哪。
传统思维是,我投入了多少钱,成本多少?毛利润多少?必须保持某一个售价之上才能销售。
精装地产,需要品牌支撑。
我们属于市场新品,没有品牌知名度,进入集采哪一个企业愿意试错呢?
销售网络。
从0到1。我们的意向客户在品牌商和批发大鳄的中间层。他们正经历着煎熬。
我们也会继续煎熬。
当整个行业严重供大于求,我们如何突围,怎样活下去,力保资金流动,产销平衡?
只有把价格,商务条款交给市场,在反复的碰撞中成形。企业是船,市场有如大海,造船师顺势而为,紧握市场的手,你好,你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