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改写(有点恶趣味)
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是长勺。
曹刿一个有勇有谋不知道什么模样的男子出现了,一出现就自带主角光环。他跟乡人说他想要去面见大王,告诉他至胜的秘诀,他乡人一脸的不相信,劝他好好活着,大王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搭理你。曹刿告诉他,这你就不明白了大王虽然智勇双全,但是他也有不知道的方面,可能想的不是很全。于是他请求入谏,并顺利入宫见到了大王?“草民曹刿叩见大王,草民斗胆请问大王用什么来与齐国抗争呢?”“大胆,国家大事岂是你一个平民能随意评论的,来人给寡人拖出去斩了!”曹刿死,全剧终……哦不当然不是,鲁庄公怎么能不辨是非呢。鲁庄公:“衣食这些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将它分给大臣们。牛羊等祭祀之物也是为了求得神的庇护,不敢过多的盘剥百姓啊。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每个将他仔细查明,但尽力做到合情合理。为的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曹刿说:“这些东西下放到百姓手里可能只是微薄东西,可能不能遍及所有的百姓。大王祈求上天护将士们平安,大王对民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带着百姓的期待,我愿与大王共同应战,来护我鲁国一方太平。”
鲁庄公觉得曹刿有勇有谋便答应让他随军出征,征求他的建议。
齐国敌人已在长勺等候多时,看到鲁庄公个曹刿同乘一辆战车,挑衅道:“怎么鲁国莫不是怕了我泱泱大国迟迟不来应战,怎么现如今是准备好投降了么,哈哈哈哈哈。”鲁庄公身边一将军受不了他的挑衅,正要提枪出战,曹刿拦到“将军且慢,恐中了他们的激将法,不如我等慢慢商量对策。”这将军自恃身份尊贵并不把曹刿放在眼里,“一介草民,本将军血战沙场多年,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会中了他的奸计?”鲁庄公劝道:“将军消消火,听一听曹先生怎么说。”这时将军才作罢。曹刿阻止了他们要击鼓的动作。齐国看鲁国迟迟不肯出兵又见曹刿阻止了他们的行为,以为他们是怕了,于是他们打了三下鼓准备出兵,曹刿见齐国打鼓后,他让士兵也敲了三下鼓出兵。齐国兵力强大,可兵败如山倒,齐国溃败如一盘散沙四下逃亡,阵势向鲁国靠齐。鲁庄公看到齐兵已经败了准备乘胜追击,这是曹刿说“大王且慢,容我观察之后再做打算。”曹刿下了战车观察他们车辙的形状,又登上车马去看他们逃跑的队形。于是告诉鲁庄公“禀告大王,可以追击了。”后追齐军,大败齐军而归。
回到鲁国以后,鲁庄公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最后乘胜追击的奥秘,又觉得抹不开面子,不知道怎么询问显得自己的见识不那么短浅,毕竟自己是一国之主。曹刿见大王言语有吞吐之意,瞬间明白了大王想要问什么。“大王,作战不仅要靠智慧和谋略,还有将士们心中的一口气。一鼓作气,方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一个鼓声振奋人心,然而第二个鼓声会让士兵的信心稍稍减弱,这最后一个鼓声可能就丧失了心中的那口气。敌军逃跑的那一刻,我下车之后看他们车辙分布较为分散,知道他们已无力回天,而且他们逃亡的路线散乱,他们应当人心涣散不会再设夏埋伏,这是乘胜追击不会中了敌人的圈套,也能大获全胜。”鲁庄公听后不禁感叹他的才华,“先生之才,当真让寡人钦佩啊。不知先生是否愿意留在我身边,你我二人共创这鲁国大好未来啊。”这曹刿听闻,想到伴君如伴虎,这万一以后功高盖主了我可怎么混呀!不是很可取,不可取不可取。可要是方面回绝,怕也是让大王下不来台面,这了咋整啊。这两方面都不是好路,哪条都不好走。曹刿沉思了半天,然后来了一个士兵说,别的国家看咱们不顺眼来攻打我们了。于是鲁庄公派曹刿去应战,谁知道那边来了一个手段更高明的军师,这不曹刿就没能回来么,然后大结局,曹刿再也没有烦恼了,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