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女孩给CJ转发了一篇文章,题为《二十多岁,到底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CJ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深有感触,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文章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个年轻人视马化腾、马云等企业家为偶像,总幻想自己能像他们一样白手起家、功成名就。于是,他花了半年时间准备创业。
他打算以游戏开发起家,半夜凌晨都在修改代码。可是在无数次修改BUG以后,他开始厌烦了。于是对自己说,现在的生活还过得去,为什么要创业呢?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于是,他恢复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后来,他因为长相帅气,被朋友介绍去当兼职模特,一场活动下来赚了不少钱。于是他又萌发起模特梦,想当个自由职业者。
他通过朋友、同学、亲戚,希望能多认识一些演艺圈的人,帮助他实现梦想。
然而愿望再度落空。他又回到电脑前继续敲代码。他很焦虑、很苦恼,他认为自己是金子,可他的光芒被掩盖在了满屏代码后面。他不知道自己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文章作者突然跳了出来,以引路人的身份对他说:
“二十几岁,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这种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你看了太多别人的励志版本,想要变成别人。”
“人总是渴望成功,渴望成为领头者,但成功没有那么容易,你也从没想过做自己。”
“或许只有独处时,才有机会问问自己,究竟什么是你想要的,哪一场人生规划更符合你的实际。”
“你一直都在渴求成为别人,你最后只能成为自己。”
“前车之鉴,鉴的是经验,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路,是他的路,不是你的命运。”
“所以,你要成为你自己,跟定自己相信的目标。自己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和其他几乎所有的励志书籍一样,这篇文章在告诉读者,“你是独一无二的!”
看完这类文章,通常我们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他说的没错!”然后狠狠激动感慨一番,然后该吃吃、该睡睡、该刷微博刷微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事实上,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想法,除了误导我们之外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相反,我们还可能因此浪费大量时间。
如果用“我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激励自己的信条,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是独一无二的,别人走过的路我不要走,我不要成为别人!”
但是,你自己想走哪条路,你有认真想过吗?
自己是谁,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对此都不曾深入思考,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先玩玩,能混一天算一天,最终成为了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己”。
有清晰目标的人不会耗费时间看这类文章,而那些对未来不确定、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的人却看得津津入味,他们在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这群人占了大多数。
所以,很多类似这样的励志书籍才会如此畅销。
在生理条件上,我们每个人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染色体的排列组合有非常多种可能性。
但是,现实生活会用各种方法让我们变得和别人一模一样。
挤公共汽车的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各不相同,但又如何?他们得忍受一样的气味、一样的拥挤、一样的烦躁。
站在银行柜台前排队时,每个人也是男女老少、高矮肥瘦各不相同,但都必须按同样的规则等候。
接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你并不孤独。”当遇到麻烦时,告诉自己遇到这种麻烦的人不只你一个,只要想办法寻找解决方案就好,说不定早有人把解决方案变成文字放在哪儿了。
当遇到意外惊喜时,对自己说,遇到这种幸运的人不只你一个,可为此高兴,但不必大喜过望,直至失态的地步。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CJ的建议是,如果你对自身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有了清晰的目标,知道该如何到达这个目标,OK,拼命朝着你的目标往前挪。
但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不妨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优秀榜样,可以是比你早入行5年左右的杰出人物,也可以是身边对你启发比较大的、开阔了你的思路和眼界、职业发展得比较好的亲朋好友,去研究他们的发展路径,跟随他们的脚步。
刻意打磨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能。如果你是做财务的,必须要掌握excel的各种强大功能;如果是做培训的,那么演讲能力和PPT就是你的突破口。
宁思进,莫思停,耐心地积累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干。说不定哪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想要的东西了。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get到独立自主、深入思考的能力,蜕变成一个更加完善的“自己”。
最后,请别再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这种鬼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