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偷懒不参与日更了,但是又无法下定决心。我害怕断更之后懒得再流连简书,舍弃了这一片奋斗了443天的乐土!
简书里有我喜欢的专业作家,有自媒体从业者,有令我敬佩的文学爱好者,还有许多像我一样兴味盎然地把简书当日记来写,当朋友圈来发的“自由人”。
我大概不是一个长性之人。初入简书,我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这里聚集了这么多文学爱好者,有写读书感悟的,有记录每日乐事的,有吐槽爱情友情的,有写鸡汤励志文的……看惯了公号里四平八稳的文章,我突然被普通人的眼泪和欢笑打动,为他们的挣扎和不屈鼓掌叫好。最重要的,平凡如我,也可以在这里发布文章。
第一篇文章发布成功的快乐和惊喜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好像凭自己的拙劣文笔也难以表达其十分之一。基本上类似于自卑的我得到了某种肯定,基本上类似于身边人只有我寻觅到这一片世外桃源的隐秘快乐。因为没有熟人,我可以在这里比较自由地表达我的快乐和忧伤,可以比较从容地谈起我的家人和亲友。
我在这里洋洋自得地讲自己的“丰功伟绩”,唉,彼时的我有点飘,也罢,人生倏忽四十载,拿一两个闪光点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晒一晒,无心获得别人的称赞,只是为了安抚自己十年奋斗的辛酸罢了。
我在这里谈自己的身世,回忆曾与我有过交集的外公、爸爸妈妈和姊妹兄弟。我小心地用针挑起尘封在记忆中的许多温暖的、残缺不全的片段缝缝补补,织成一个还算结实的茧子,把自己束缚起来耐心地等待,直到在里面感到温暖安全后,才一身轻松地飞出来,遨游于天地间。
我在这里写过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公婆、姑姑和舅舅,多数是晒幸福的一面,美好的一面。伤心、痛苦、纠结也有,也许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记忆自动屏蔽了。这样也好,多絮叨正面的东西也好,就算为我的爱情和婚姻打气——不管怎样,爱了就好好爱,别把家人弄丢了!
写着写着,最初的兴奋少了,烦恼多了。早上醒来,转快乐转盘,一天不落,不知耗去了多少大好时光。点赞、评论,查看每日收益,也曾是我每日的必修课。记得最疯狂的时候,我每天要等到零点十几分看了收益才肯睡去。做这些的时候,未必没有纠结,但是纠结归纠结,还是照老样子做了,那时我安慰自己,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现在看来,那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增加了我与简书的黏性的,痴迷一点也挺好!
当然,最花时间的还是每天的日更。每天下班回到家,熬粥炒菜吃饭,饭后就坐在床头更文。原本不碰手机的一个人,成了手机的奴隶,800字的小文,好像要憋一两个小时才能搞定,发布出去,不知道看赞,心情只跟着阅读量上下起伏的,后来慢慢懂得赞、钻、贝了,迷失了好一段时间。
我不喜欢这种状态,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已经很令人无语,人际交往让我疲惫,我才不要这么累,我要再找一块清净的地方歇歇。
可哪里有这么一块地方呢?我就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出外壳,四处打探一番,东看看,西瞧瞧,在斑驳的墙上留下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后又慢慢回到了简书。当然,既然是回归,必然是妥协了。我劝说自己,你把它当树洞,倾诉你的喜怒哀乐,它就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你要做的,只是偶尔松土、浇水、施肥罢了(点赞、评论)!
妥协了也好,就像一杯水倒进容器里,会成为各种不同的形状,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我在简书浮浮沉沉,竟然也习惯了。
简书社区高手如云,有人写书评影评,见解深刻,让人想到很久远的一个词“文学评论家”。有人写长篇小说,文章在某个知名平台连载。还有人文章写得很好,文章下的评论区更精彩,每次去学习都满载而归……
我羡慕过,最后自知才能有限,每天依旧例日记体更文,最初好不甘心,慢慢想开了,且悠悠然自得其乐——我想我注定大概率不会成为一个传奇,也不会有专人挖掘我年轻时的故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记录日常生活,为青春留痕!
写啊写啊,经历的那些有意思的事儿,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儿似乎写完了,日更还在继续。忙碌从来不是日更的拦路虎,多数时候,是我自己对着手机苦思,直到手腕酸痛,也没写出什么字来。一天天的吃喝拉撒,上班工作下班陪娃,两点一线的生活好似永远不变,不说别人,自己写着写着也觉得无趣。
觉得写不下去的时候想过放弃,和我同时期进简书的朋友陆陆续续放弃,我也想像他们那样潇洒离去,但还是不甘心的,于是在纠结中跌跌撞撞地走到日更365天,拿了一枚亮闪闪的徽章,并为此高兴了好久。
继续写啊写……
八月份参加了教育行走的线上读写活动,活动的主办方非常开明,崇尚自由写作,号召老师们“只管写起来”。虽说如此,我看老师们的更文都是和教学相关,我的更文掺杂其中,有点不伦不类,好难为情!
写教学工作吧,写班级管理吧,写和学生相处的那点事吧,写我学习教育理论的感悟吧,我还真的不自信。才能欠缺是真的,懒也是真的,习惯了坐在床头或者沙发上在手机上更文,我可不想在电脑前翻书查资料,对着屏幕敲敲打打啊!
好怕自己断更,又好怕我不断更,该怎么做呢?我好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