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2022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国内地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9.3%,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所以,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岗位就业的竞争压力,其中的1/5可能待岗失业。
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称之为“摩擦性失业”。失业分为三种,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很好理解,就是产业升级或者衰退以后,你要换个新岗位,重新在一个陌生行业打拼,所谓从零开始,或重新洗牌或回炉再造。
“隐性失业”有点烧脑,也称亚失业,就是看起来就业,实际对企业没什么贡献,可有可无,和失业没什么区别,就像隐形人一样。例如休假留职减薪、半薪和停薪等,或者实行弹性工作制而实际薪水大幅减低等等。简单一句话,就是活不多,日子闲,钱很少,人人装咸鱼混日子。
“摩擦性失业”是专业经济学词汇,不仅烧脑还很洗脑。它是指技术性失业,原因有很多,情况很复杂。有的是经济调整过程中产生,有的是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因素,有的是在A工作和B工作之间折腾的路途中。例如你本来在北上广上班,后来决定回老家山区小县城创业发展。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你就处于失业状态,这叫摩擦性失业。
就业难,尤其在经济不景气和行业监管偏严的情况下,形势会更加严峻。
任何数据只是一面参考的镜子,只有脚踏实地,技能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