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了解内在建立友谊(不只是友谊)的动机,便可以使自己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独自的成长。
有一个曾经的朋友,我们聊的很好,很多问题都能产生共鸣,认同。就本能地以为这是好朋友,自己的支持者,同一战线的盟友。于是,有什么问题都会与他分享,和他交流。
突然有一天,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想要与他沟通,交流。为什么不能独自做这个事情?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寻找一个心灵上的依靠。希望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所做的对或者不对。以求达到更好。
原来对自己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就认为外在有人能够给到自己力量。而自己无可避免被这个力量给腐蚀了。当条件消失的时候,突然迷茫。
那个能给自己带来舒适感的关系,除了舒适感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当然,人进入到舒适区的时候,是不想离开这里的。因为自我害怕独自,害怕一个人的无助,才会寻找值得依赖的关系。
舒适区,让自我无法看见舒适区以外的自己。而舒适区是条件性的,是有限的。
后来仔细回忆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尤其是能谈得来的,究竟在这个关系中自我有什么样的需求与期待。以及维护这个关系的主要原因,渐渐地明白了许多发生。
一个人寻求外在支持越多,或者说支持自己的朋友(其他社会关系)越多,而自己对这些毫无觉知,并依赖于这样的支持的时候,越无法真正了解自己,越容易迷失到所谓的情义中。失去对自我的认知,对无知的认知。
我们在建构友好的关系,以求在关系中获得什么呢?如果不需要获得什么,那为什么要去建立并极力维护这个关系呢?
自我害怕什么?想要达到什么?在用什么样的心机和手段?对自我的认识开始,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呈现。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后来,过往那些无话不谈的朋友,渐渐都不再联系了,甚至联系了,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不是自我的隔离,或者回避。而是不想在寻求中使自己缺失。
这种独自是不容易的,刚开始会恐慌,不安,紧张,难熬。
但是在一点点的脱离中,仿佛有一种力量回归到了自己,从迷茫与不安,渐渐地稳定了下来。
期待与希冀越少,内在欲望(——想要分享,想要征求意见的欲望)也越来越淡。生命开始多了许多的空白,自己与自己在一起。体验着内在的发生,体验着整个生命的过程。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