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逛简书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日更的文章。观点正确与否,众说纷纭。日更固然可以全面提高写作能力,锻炼坚持力,可是素材确实是个问题。一直在输出,没有时间输入、消化吸收,终究会匮乏的吧。另外,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厌恶写作。
而保持写作的有效方法就是,保证足够时间输入,发现身边小事,善于积累灵感。长时间久坐一直苦于素材的选取,比不上突如其来的灵光一现 。当某一个念头在脑海里迸发的时候就要及时捕捉,最好当时记下来,效率必定事半功倍。至少现在的我是这样做的。
听别人不止一次的说过,多读书可以提高自身气质,开阔人的眼界,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不至于变成多年后自己厌恶的样子。现在我也在尝试。
都说有些事就是被逼出来的,可是这样的效果可观吗?就像被动的读书一样,强迫自己静下心看下去,真正记住内容的有多少。读书不是泛泛而读,有选择的看,假如一本书,你在看到四分之一仍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果断舍弃。读书本就是一种享受,何必苦了自己。对于一本书,最好就是在一周内读完,否则时间一长,就容易读着后边忘着前边,最终导致无效阅读。
听到过一种观点,读书就是为了遗忘的,这样才可以不断接纳新的内容。其实听到这种观点,我当时心里是窃喜的,因为我读罢一本书,大抵都忘了写得什么了,突然听到这样一句话,顿时说到心坎里一样。可是纵然这样,仍然不敢苟同,理智告诉我,读书,刚开始的那一遍只是一种浅读,遇到写得好的标记下来,第二遍着重读,效果才会不一样。
最近在看电子书,始终找不到纸质书那种感觉。而且每次看都有种沉不下心的感觉,刚开始看,就不自觉想进后台看别的软件。几个小时下来,收获甚微。
在以前啊,总抱怨没时间,每天十二小时,重复的机械动作消费了太多精力,下班就劝慰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了,读书只能随缘了。而现在这个局面终究打破了,盼来了每天八小时,却又在感叹工资太低啊,有时间读书了,却没有读书的资源了。这样的借口在我耳边萦绕不停,我唯一能做的,少想,做自己该做的。自己选择的路,怎么能半途而废。
五大奇书之一,《金瓶梅》写的就很好,描写人物外貌,真的不比《红楼梦》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把《红楼梦》比作小乘佛法,修行后得以解脱的话,那么《金瓶梅》就是大乘佛法了。《红楼梦》中,作者对风花雪月之事明显做了美化,而《金瓶梅》则不同,它给人呈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现实。
现在读书,无形当中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看罢某一个章节后总喜欢抬起头去发呆,应该是大脑默认承受到限定值,然后下令各器官原地休息的原因吧。哈哈。小至一个章节,大到读完全书,总喜欢先沉淀一段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妨慢一点,譬如,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在埋头做实验,却忽视了如何去思考论证这个结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