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一个私有财产,也不是延续你愿望的工具,让全然的爱着你信任着你,给你这世界上不会有其他人能给你的依恋,爱他,还远远不够,他照见你的恐惧愤怒与无明,他点亮你的神性,他是一种神奇的所在,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再低一点,跟着他的脚步,慢慢走,牵着蜗牛去散步。
从出生到成年,他在你身边粘着你需要你的时间其实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几岁到了青春期就开始不爱理你,十八岁成人离开家,其实从上幼儿园上小学,他的时间就更多属于别的集体而不是父母,而在你身边的时间还要抛掉吃饭洗澡睡觉上厕所等等,能够好好交流好好爱他的机会,其实远远不如想象中多。别嫌他烦,有朝一日,你想让他来烦你都不可得了。
这本书的文案做得很好,“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很能引起共鸣,封底选用的文字,并非文内节选,而是相关话题的名人论述,借力借的还不错,封面选的图叙事性和情景感都不错,颜色也合适。
翻开看就不是太满意了,内容和翻译都不尽人意,没接触过这类内容的读者可能还是能够比较感动有所受益,对亲子和灵修类熟悉一些的读者会觉得太散太浅。
内容上有点先天不足,读起来比较散乱。尽管观念上还是统一的,但分别是三个作者单独成篇的文字,缺乏内在机理,篇目之间粘着性差,阅读起来不是那么酣畅。篇目内部写的也是“散文”,没有比较明晰的逻辑感,理念、论述、实用混杂不清。有些点,点出来了,没写透,比如文案上这句教育孩子是出于害怕,并没有写出深层的缘由和克服的办法,只是隐隐约约感到一种共鸣。
翻译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也许有的人喜欢这种,我是不喜欢,引进版的书,读着一种攒书的文风。查看了一下译者简介,学英语的译者往往中文弱一点点,翻译出来的文字比较浅,中文词汇量少,遣词造句比较口语化,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没有翻译腔、亲民。
读着不累,一晚上就翻完了,但亲子教育是个实践课,明白某个道理跟实际应用得当还有很远的路,有多少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事后后悔的夜晚,多少内心纠结磨折的时刻,就有多少新发现新体验的狂喜,多少浓情蜜意的爱与依恋,跟孩子一路同行,互相照料,遇见更好的自己。
------------------------------------------------------
(阳台观陌原创,转载请留言)
在出版业十余年,最熟悉的始终是书,作为出版人、读者、作者,变着角度看,微信公众号“终身学习笔记”,内容以读书笔记、书评为主,还会有阅读技巧、学习方法、学习新技能的干货和经过等分享,希望经过时光的浸润,能有渐进的转化。喜欢请关注、转发、讨论,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