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明所以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的生命呱呱而泣,旧的生命消失的干净,不留痕迹!每个生命,都想在鲜活之时绽放,甚至衰朽之时也不愿放弃,恋恋于活、恋恋于存在,不忍、不舍于离去!然而,在鲜活之时凋零,是多么悲哀、无助,怎么不让人愤愤不平造物之弄人。
轮椅消失了几天,今天又回来了,摆放在那里,上面的包装膜已经扯的干净了。
周末做饭的时候,那个女人回来了,背着一个旧包,和一个褥子。她匆匆忙忙的做好饭菜,装进饭盒,塞进背包,又匆匆而去,汗水湿了衣裳。
中间发生了一段对话。
他问:回来啦,孩子生的什么病?
她说:白血病,在化疗。
他不觉一怔,最不想猜测的,却往往是真实的。
他说:孩子情况怎么样?
女人:还好,二期化疗,情况还算稳定。
他安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尽管他知道,他们不需要这种安慰,安慰是一种无用多余的东西!
晚饭后,他在刷碗,女人准备做饭。不知道说什么,其实也不用说什么。他给不了他们帮助,他们也不需要无用的怜悯。但是,最终还是交谈了几段话。
他说:孩子在屋里休息了?孩子多大了?
她说:是的,化疗结束了,等待通知下期化疗,也准备配型脐带血。孩子十五岁。
他说:你们很辛苦,很不容易。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和我说。
尽管他知道不能帮什么,但是确实真实由衷的愿意帮助他们。
她说:谢谢,孩子爸爸在附近上班。他是个木匠,在工地上找了个活,不然压力就更大了。
他又重复了一句:如果有需要帮忙的,直接和我说。
哪怕是绵薄之力。
他想出去走走,刷完碗之后,来到公园,坐在台阶上,看公园的湖面水光粼粼、看晚霞、看孩子戏水打闹。
他终于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甚至无法改变,一切早已成定局。我们的写书人已经搁笔,作品如果修改,结局就会改变,所以写书人不会轻易破局。我们尽自己的努力,与写书人沟通,希望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未来,可是沟通的效果多是不尽人意。
他突然想起《了凡四训》,这何尝不是一种沟通呢?一场成功的沟通。但是有几个写书人会是那般的仁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