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关于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相关知识点,我们在考试备考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
(1)早期的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②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地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③经验类化说
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则强调了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④关系转换说
科勒认为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2)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二节思维的种类
发展水平
直观动作思维
伴随相应动作的思维。
例如:自行车出了毛病进行检查;3岁儿童的思维;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游戏,而他们手中玩具被收回后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幼儿园儿童用数手指头进行运算;体操运动员一边运动一边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例如:司机在脑海中选出最短的路;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青梅竹马;作家、画家设计师导演更多地运用具体形象思维;做几何体要作辅助线而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作了辅助线会如何;如出如小学的学生运用头脑中苹果或手指等实物的表象进行数字运算。
抽象逻辑思维
以定理,概念,原理,公式、符号进行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科学家进行理论推导
逻辑性
分析思维
即逻辑思维。前后一致,不矛盾的思维,经过一步一步严密的推理。
例如:学生解题时推理论证;医生会诊分析。
直接思维
不经过严密推理,快速得出结论的思维。
例如:如警察在人群中迅速辨别罪犯;科学家根据偶然现象提出猜想;医生听到病人自述,迅速做出诊断;学生解题对答案做出猜测。如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
指向性
聚合性思维
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多提运用解
发撒性思维
求异思维,发射思维。一提多解,一事多写
创新性
常规性思维
用已有的方法进行思维。比如用公式解题
创造性思维
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思维
[if !supportLists]第三节 [endif]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
分析,即把整体分解成部分;
例如:把文章分为段落、句子和词;把声波分解为频率、振幅和波形等属性
综合
综合,即把部分结合成整体。
例如:把词联接成句子,把句子连联成段落;又如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
比较与分类
比较
通过比较确定异同点。
例如:比较“思维”与“思想”概念的异同。
分类
通过比较确定异同点。
例如:比较“思维”与“思想”概念的异同。
抽象与概括
抽象
抽取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例如:动植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生物”,即舍弃“会不会飞”、“爬行”、“会不会行走”等非本质特征
概括
将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应用到同类事物中。
例如: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实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
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
用一般原理去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
系统化
将各类知识组织为整体系统。
例如: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学习无理
数后又可以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括为实数
第四节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关注生存阶段,在这个阶段,多半是刚入职或者是入职不久的新老师,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觉得非常陌生,毕竟是新人,想给其他同事或学校领导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他们会把工作重心放在人际关系上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想融入到这个集体大环境中,希望同事们能够接纳他,希望领导能够赏识他,更希望学生能够喜欢他,人际关系于新老师而言无疑是开始工作的第一步。
其次是关注情境阶段,当人际关系稳定后,也得到学生们的认可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把重心转移到教学本身,希望能够干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们比较在乎学生的成绩或分数,因为学生成绩提高了,工作能力就能得到认可,同时,老师的教学成绩也是以后升迁和评职称的重要依据,老师也希望能够在教师岗位上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最后,是关注学生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老师,一般经验已经比较丰富,而且在职称上也可能是高级甚至是特级教师了,所以他们没有渴望再往上升迁,自然教学成绩的压力也减了不少。但是同时,他们也许在思考,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究竟怎么才对学生的帮助时最大的呢?慢慢地,他们也许会发现,教育更多的应该关于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成绩,一个学生未来能走多远,能力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是他们的道德素质。慢慢地,他们把工作重心从关注学生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本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并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提升!
师出教育助力教师考编,需要更多资料可以添加微信18156927220,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