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被中兴42岁程序员跳楼事件刷屏。
一个老同学在朋友圈写道: 读了通信人写的分析此事的靠谱帖子,“夜不能寐”。
过了几天,我去朋友家,一帮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中年人说起此事,也是心有戚戚,百感交集。我说,如果北美闹起经济危机,被裁员找不到工作,我就去麦当劳打工。至少离家近,又有我爱的麦百分。结果被怒怼:你以为麦当劳的工作那么好找的吗?
还真是。我一个前同事,说起自己中学时在麦当劳打工的经历,节奏快,压力大,“在麦当劳工作过的人在哪都能活下来”。
这几年,不断有国内的朋友询问移民这条路的好与不好。新年开始,大家都在规划未来,就以我最了解的加拿大多伦多为例,说说我对于移民的看法。
移民的两种情况:读书和为了孩子
加拿大是传统移民国家,大概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出生在国外的移民。去年30万的移民中有大概10%来自中国。
从这些年认识的朋友的经历来看,中国移民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读书留下来和为了孩子移民。
加拿大有一些不错的大学,比如多伦多大学世界综合排名30,学费大概一学年4-5万加币。加上生活费,大概要5-6万加币。除非有奖学金,不然每年三十万人民币的开销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很吃力。读书对于以后留加就业是最容易的途径。我没有在加读书,了解有限,就不展开说。
另一个很常见的移民原因是:为了孩子。往往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国内申请移民,也为了孩子和家人多条出路,同时国内的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等了几年之后,几乎快忘记这件事的时候,移民突然下来。全家经过一番或大或小的纠结,最终决定为了孩子,搬迁到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家和城市,开始新生活。
新移民就业:如果在国内已经小有成绩,很可能会感到落差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现在越来越远越高,从中国来的移民的地位跟几十年前,那真的是天壤之别。之前跟一个老移民聊天,说起来当时他们来的时候,华人少,生活不便,就业维艰。和最开始移民只能打体力工,非常不同,现在很多技术移民有机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专业性的工作。
尽管如此,如果在国内已经事业小有成绩,选择移民重新开始,还是很可能就业碰壁,遭遇到不小的落差。原因有两个:加拿大本身市场小,工作机会有限;加拿大公司招聘普遍看重本地工作经验(美国工作经验还算比较认可,其他经验包括欧洲经验都被视为外国经验)。
加拿大是小国寡民,本土企业不多。多伦多虽然被视为加国的上海,但除了银行业比较发达之外,其他行业机会有限。
我认识的不少人,都经历过适应期。有人选择读书考证,或是做体力劳动。经过了1-2年的适应期,职业走上正轨,还是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以我一个前同事为例。他之前在国内一家咨询公司里工作多年,做到Director。移民突然下来之后,为了孩子,决定举家迁来多伦多。我看他的简历上有一年的空档,我猜他这一年可能在适应生活,补上外语,打零工和找工作中度过。
我跟他打过两次电话请教问题,能感觉到他做事的认真。聊起移民生活,他说虽然薪水有大幅下降,但是经过两年的奋斗,自己慢慢做回了自己的专业工作,今年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一切都在慢慢走向正轨。我能感觉到他语调里的自信,知足和乐观。
当然也有比较幸运的,有些人因为直接有外调的工作机会来到多伦多,或者有非常好的人脉关系,这种情况适应起来就快的多。
工作压力和升迁机会
我曾在德国工作过半年。来加之前,以为加拿大的这样的高福利国家,估计也像德国一样,大家以家庭为重,但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加拿大有不少企业是美国在家设立的分公司,文化也跟美国更像,大多数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没有加班工资的加班加点写在劳动合同里,是常态。我在怀孕期间,也有好几次加班到十点十一点。
之前还写过一篇我们不玩儿小孩子过家家|“硅谷最重要的文件”教给我们什么?,里头描述了加拿大公司裁员的惨状。对比加拿大,中兴裁员的n+1补偿金,已经是非常优惠的条件。加拿大公司普遍的裁员标准是1年工作给1星期的薪水,不到中兴的1/4。一个朋友,在公司里服务超过20年,被裁的时候,也就给了大概20周的薪水,保安护送立刻走人,私人物品不能取,东西直接邮寄到家里。
还有比这更惨的:公司破产清算,还完银行钱不剩下的话,一分的补偿金都没有。好在政府的失业救济基本不会拖欠。失业救济是薪水的55%,最高2000加币每月,吃饭还是够了。
说起升迁的机会,我听过好多人都说因为自己英文不好,没法和老板觥筹交错,因而丧失了很多向上走的机会。这不是歧视,实在再正常不过。人的本性倾向于信任和自己类似的人,一个老外在中国的民企混,中文还说的结结巴巴,还能指望坐上火箭,升入高层?
要说天花板的话,在哪都有天花板,在中国做到高层,同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是人在异乡,多了一样理直气壮的原因:我又不像印度人那么能说会道,长袖善舞,干一点点活能吹到天上去。
对于这一点,没有太好的办法,语言关过了还有文化关。如何应对都是自己的选择。我有朋友不满在公司升迁受阻,正好国内有好的机会,便选择了回国。也有朋友回国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折腾了一圈又回了加。
至于创业机会,同样因为小国寡民,机会乏善可陈。与国内全民创业的热潮相比,这边的同事大多数是知天命的状态:知道自己没有发财的命。不是说加拿大没有富人,而是说在这个相对狭窄和稳定的社会里,要想暴富比中国难度更大。也有个别有抱负的,把眼睛盯着中国。
有一个父母是意大利移民的白人同事,跟我讨论过好几次,到底能把加拿大什么东西卖到中国去,他想过卖空气净化器,冰酒和牛肉,不过发现竞争也很激烈。
做外贸是相对简单的生意,更高级的是做政府的生意,当然难度和风险也更大。
未完待续:下一篇讲生活成本和其他软环境。
如非声明,则图片来自网络